【出處】《雲南中草藥選》
【拼音名】Da e Lu Jiǎo Tenɡ
【別名】土杜仲(《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夾竹桃種植物大萼鹿角籐的莖籐。全年可采。
【原形態】長綠攀援籐本,長15~20米,有乳狀液汁。小枝圓柱形,幼時有黃色絨毛。單葉,對生,堅紙質,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6~15厘米,寬5~13厘米,先端尖銳,基部圓形,全緣,上面近無毛,下面密被黃色絨毛,側脈8~12對;葉柄短,有黃色絨毛。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或淡紅色,花冠近漏斗狀,喉內有5條長軟毛帶。蓇葖果二叉開,圓柱形,長16~20厘米,逕1~1.5厘米,外面有毛.種子扁平,一端有長絲狀毛。花期春末。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林邊、溝谷等向陽處。分佈雲南南部。
【性味】《雲南中草藥選》:微辛,溫。
【功能主治】《雲南中草藥選》:通經活絡,活血止血,接骨生肌,降壓。治風濕性腰腿痛,腎虧腰痛,高血壓,骨折,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泡酒。外用:研末撒或搗敷。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