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貴州草藥》
【拼音名】Da Bai Dǐnɡ Cǎo
【來源】為菊科植物大白頂草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莖具縱條紋。葉互生,葉片長倒卵形,有不規則的羽狀渾裂,裂片邊緣具小尖齒。頭狀花序頂生,排成疏散的傘房狀;總苞鍾狀,苞片線狀披針形,基部有數枚線狀小苞片;花多為管狀,黃色,先端5裂。瘦果短,圓筒形,具縱稜,冠毛多數。花期春夏季。
【生境分佈】生於村邊路旁。分佈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貴州草藥》:甘,平。
【功能主治】《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治小兒白口瘡,疔瘡。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搗汁搽。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