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黽

【出處】

出自1.《本草拾遺》:水黽有毒,殺雞犬。長寸許,四腳,群游水上,水涸即飛。亦名水馬,非海中主產難之水馬也。

2.《綱目》:水蟲甚多,此類亦有數種。今有一種水爬蟲,扁身大腹而背硬者,即此也。水爬,水馬之訛耳。

3.《綱目拾遺》:按水馬,四、五月內出浮水面,身硬腳長,池沼中甚多,性喜食蠅。小兒用鈞竿繫繩,繩頭穿一蠅,擲水面,誘之即來,以四足抱蠅不放,因而獲之。

【拼音名】Shuǐ Miǎn

【英文名】Reptile

【別名】水馬、水爬蟲、婆子、水和尚、水豆油

【來源】

藥材基源:水黽科動物水黽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agadotarsus kraepelini(Breddin)

采收和儲藏:夏季雨後於積水處、水池處用網捕捉,捕後置沸水中燙死,曬乾。

【原形態】水黽,成蟲體長3-4mm,背部黑褐色帶有藍白色斑紋。複眼大而突出。觸角絲狀。胸部寬大,翅膜起過腹部末端。前足短,中後足長,中足特別長,為體長的2倍多。腹部9節,腹其部最寬,向末端變尖,呈圓錐狀。若蟲灰白色,在頭、胸、腹部有褐色斑塊。觸角、足大部分為灰色。至第4齡和第5齡的若蟲的中區灰白色至淡黃色,褐色區漸變成黑褐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活於魚塘、沼澤和較平靜的河流。以水面上小蟲及跌落水面的蠅類為食。

資源分佈:分佈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蟲體長3-4mm。頭部有1對大而突出的複眼,觸角1對,絲狀,多已脫落。背部黑褐色,帶有藍色的斑紋,有時有翅,翅膜起過腹部末端。胸部寬大,有足3對,前足短,中後長,中足特長,為體長的2倍以上。腹部9節,腹基部最寬,向末端變尖,呈圓錐狀。

【性味】《本草拾遺》:有毒。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截瘧;療痔。主治瘧瘡;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5-10只。

【各家論述】《綱目拾遺》:治痔。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