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拼音名】Fu Zǐ

【別名】附片、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

【來源】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採挖,除去母根、鬚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種。

(1) 選擇個大、均勻的泥附子,洗淨,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過夜,再加食鹽,繼續浸泡,每日取出曬晾,並逐漸延長曬晾時間,直至附子表面出現大量結晶鹽粒(鹽霜)、體質變硬為止,習稱鹽附子

(2) 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別洗淨,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水漂,縱切成厚約0.5cm 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調色液使附片染成濃茶色,取出,蒸至出現油面、光澤後,烘至半干,再曬乾或繼續烘乾,習稱黑順片。

(3) 選擇大小均勻的泥附子,洗淨,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剝去外皮,縱切成厚約0.3cm 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曬乾,習稱白附片。

【性狀】

附子: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鹹而麻,剌舌。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並有縱嚮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毒性】本品因炮製或煎法不當,或用量過大,容易引起中毒。中毒症狀:口腔灼熱,發麻(從指頭開始漸達全身),流涎,噁心,可能嘔吐,疲倦,呼吸困難,瞳孔散大,脈搏不規則(弱而緩),皮膚冷而粘,面色發白,可能突然死亡。解救方法:1~2%鞣酸洗胃,酌情給予催吐劑;服活性炭(混於水中服下);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對症治療;及時使用尼可剎米等興奮劑;注意保溫;必要時給氧或進行人工呼吸;心跳緩慢而弱時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鑒別】取黑順片或白附片粗粉4g,加乙醚30ml與氨試液 5ml,振搖20分鐘,濾過。濾液置分液漏斗中,加0.25mol/L 硫酸溶液20ml,振搖提取,分取酸液,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 A)測定,在 231nm與274nm 的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炮製】

附片:黑順片、白附片直接入藥。

淡附片:取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開後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曬乾。每 100kg鹽附子,用甘草 5kg、黑豆10kg。

炮附片:取附片,照燙法(附錄Ⅱ D)用沙燙至鼓起並微變色。

【性味】辛、甘,大熱;有毒。

【歸經】歸心、腎、脾經。

【功能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萎,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痺痛。

【用法用量】3~15g。

【注意】孕婦禁用。不宜與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貯藏】鹽附子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黑順片及白附片置乾燥處,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