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補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1.《本草綱目拾遺》:骨碎補,本名猴姜,以其主傷折、補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訛矣。江西人呼為胡姜,象形也。嶺南虔、吉州亦有之。葉似石韋,而一根,余葉生於木。

2.《日華子本草》:猴姜,是樹上寄生草,苗似姜,細長。

3.《開寶本草》:骨碎補,生江南。根著樹石上,有毛,葉如庵閭。

4.《本草圖經》:骨碎補,今淮、浙、陝西、夔、路州郡亦有之。根生大木

【拼音名】Gǔ Sui Bǔ

【別名】猴姜、猢猻姜、石毛薑、石庵 (閭)、過山龍、石良姜、爬巖姜、石巖姜、碎補、樹蜈蚣、地蜈蚣、黃爬山虎、麻雞翅膀、搜山虎、肉碎補、猴掌姜、石連、姜、石巴掌、毛薑、申姜、巖姜

【來源】

藥材基源:為槲蕨科植物槲蕨、秦嶺槲蕨及光葉槲蕨、崖姜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Drynaria fortunei(Kunze) J.Smith[Polypadium fortunei Kunze]2.Drynaria baronii (Christ)Diels [Polypodium baronii Chirst; Drynaria sinica Diels]3.Drynaria propinqua (Wall.)J. Smith[Poly-podium propinquum Wall.]4.Pseudodrynaria coronans(Wall.)Ching[Poly-podium coronans Wal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除去泥沙,乾燥,或燎去毛狀鱗片。

【原形態】

1.植株高25-40cm。根狀莖橫生,粗狀肉質,密被鑽狀披針表鱗片,有綠毛。葉二型;槲葉狀的營養葉灰棕色,卵形,無柄,干膜質,長5-7cm,寬約3.5cm,基部心形,背面有疏短毛,邊緣有粗淺裂;孢子葉高大,紙質,綠色,無毛,長橢圓形,寬14-18cm,向基部變狹而成波狀,下延成有翅膀的短柄,中部以上深羽裂;裂片7-13對,略斜上,長7-10cm,寬2-3cm,短尖頭,邊緣有不明顯的疏鈍齒;網狀脈,兩面均明顯。孢子囊群圓形,著生於內藏小脈的交叉點上。沿中脈兩側各排成2-3行;無囊群蓋。

2.植株高20-50cm。根狀莖橫生,肉質,粗約1cm,密被紅棕色、披針形鱗片。葉二型;沿葉軸和葉脈有疏短毛,營養葉稀少,長圓狀披針形,深羽裂;孢子葉具有狹翅的柄,基部有關節;葉片闊披針形,長20-40cm,中部寬5-10cm,深羽裂幾達葉軸,兩面沿葉脈和葉軸被白色短毛;裂片20-30對;寬5-15mm,鈍尖頭,邊緣具缺刻狀據齒;葉脈明顯。孢子囊群圓形,著生於內藏小脈的交叉點上。在中脈兩側各成1行;無囊群蓋。

3.植株高達60cm.根狀莖肉質,橫生,被不透明棕褐色的披針形鱗片。葉二型,無毛;營養葉闊卵形,長8-15cm,寬5-10cm,淺羽裂至深羽裂;孢子葉葉柄長8-20cm,基部以關節著生於根狀莖上;葉片長25-45cm,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寬20-30cm ,羽狀深裂達葉軸;裂片披針形,互生,兩面光滑,邊緣略加厚,有疏淺缺刻;網狀葉脈明顯。無孢子囊群蓋。

4.植株高80-140cm。根狀莖粗狀,密被棕色長線形鱗片。葉一型,簇生成圓形中空的高叢;葉片長80-140cm,先端漸尖,中部以下漸狹,但近基部又漸變寬而呈心形,中部以上深羽裂,向下漸裂成狀,兩面光滑無毛,全緣;葉脈網狀,兩面明顯,網眼內有單一或分叉的小脈。孢子囊群著生於小脈交叉處,每對側脈之間有1行,圓形或通常澡第三回小脈延長,成熟時呈斷線形。孢子橢圓形,孢壁具小刺或小瘤塊狀紋,無囊群蓋。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附生於海拔200-1800m的林中岩石或樹幹上。

2.附生於海拔900-2800m的林緣石上或山谷岩石間。

3.附生於海拔500-2400m的林中樹幹或岩石上。

4.附生於海拔1000-1900m的林中樹幹或岩石上。

資源分佈:1.分佈於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2.分佈於西南及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

3.分佈於西南及廣西。

4.分佈於華南、西南及福建、台灣等地。

【性狀】

性狀鑒定 1.根莖為不規側背腹扁平的條狀、塊狀或片狀,多彎曲,兩側常有縊縮和分枝,長3-20cm,寬0.7-1.5cm。表面密被棕色或紅棕色細小鱗片,緊貼者呈膜質盾狀;直伸者披針形,先端尖,邊緣流蘇狀(睫毛),並於中柄基部和根莖嫩端較密集。鱗片脫落處顯棕色,可見細小縱向紋理和溝脊。上面有葉柄痕,下面有縱脊紋及細根痕。質堅硬,斷面紅棕色,有白色分體中柱,排成長扁圓形。氣香,味微甜、澀。

2.根莖為背腹面略扁平的不遠則圓柱狀長條形,長3-8cm,寬0.6-1cm;鱗片條狀披針形,鱗片脫濕處顯灰褐色,具細小縱向紋理。斷面棕黃色、灰白色,點狀分體中柱排成橢圓形。氣香,味澀。

3.根莖扁圓形,直徑0.5-1.2cm。鱗片紅棕色,革質,三角形,覆瓦狀排列,近基部盾狀著生,緊貼根莖表面。質脆,斷面分體中柱排成橢圓形。氣質,味鹹澀。

4.根莖圓柱形,表面密被條狀披針形而鬆軟的鱗片,鱗片脫落處顯紫褐色,有大小不等的縱向溝脊及細小紋理。斷面褐色,點狀分體中柱排成類圓形。氣極微、味澀。均以條粗大、棕色者為佳。

顯微鑒定 根莖橫切面 (1)槲蕨呈長扁圓形。表皮細胞1列,外壁稍厚;鱗片基位於表皮凹陷處,細胞3-4列;壁厚,內含紅棕色色素。內皮層圍繞分體中柱,細胞節向延長。分體中柱18-28個,排成扁圓形環;木質部管胞多角形,直徑6-40μm,中部較大,向兩端漸次變小,發肩幾達兩端將韌皮部分為內外兩部分,內側韌皮部有的細胞壁增厚,並充滿黃棕色分泌物。

(2)呈橢圓形。表皮細胞排列不整齊;鱗片基著生於表皮凸起處,細胞2列,壁薄,內含棕黃色色素。表皮和其下2-3列細胞以及內皮層外1列細胞內壁增厚。分體中柱18-25個,排成類圓形;管胞直徑10-26μm。

(3)表皮外具厚的蠟被,鱗片基2-3列細胞;表皮及其下3-5列細胞,壁稍增厚,內皮層外側1列細胞呈馬蹄形增厚,孔溝和層紋明顯,細胞內含黃桂棕色色素。分體中柱圓形,排成環狀;管胞直徑10-48cmμm。

(4)表皮外具厚的蠟被,鱗片基2-3列細胞。內皮層外側1列細胞厚。分體中柱排成不規則2-3圈,中央一圈28-35個,圓形或長圓形。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粉0.5g,加甲醇5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作供試液;另取柚皮甙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苯-甲醇-丁酮(3:1:1)展開,用1%三氯化鐵乙醇液噴霧。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

【化學成份】槲蕨根莖含柚皮甙(naringin),21-何帕烯(hop-21-ene),9(11)羊齒烯[fern-9(11)ene],7-羊齒烯(fern-7-ene,)3-雁齒烯(filic-3-e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ng-masterol),采油甾醇(campesterol)及四環三萜類化合物:環木菠蘿甾醇-乙酸酯(cycloardenyl acetate),環水龍骨甾醇乙酸酯(cy-clomargenyl acetate), 環鴉片甾烯醇乙酸酯(cyclolaudenylacetaet),9,10-環羊毛甾-25-烯醇-3β-乙酸酯(9,10-cycloanost-25-en-3β-yl acetate)。崖姜蕨根莖含21-何帕烯,13(18)新何帕烯[neohop-13(18)-ene],9(11)-羊齒烯,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及四環三萜類化合物:環木菠蘿甾醇乙酸酯,環水龍骨甾醇烯醇乙酸酯,環鴉片甾烯醇乙酸酯,9,10-環羊毛甾-25-烯醇-3β-乙酸酯。

【藥理作用】

1.據中國藥科大學周銅水等研究,槲蕨根莖水煎劑(20g/kg,30g/kg)及柚皮甙(相當原藥20g/kg )灌胃對實驗性大鼠骨損傷癒合有促進作用。

2.骨碎補水煎劑7.5-50g/kg灌胃,對大鼠實驗性關節炎具有刺激骨關節軟骨細胞代償性增生作用,並能部分改善由於力學應力線改變造成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從而降低骨關節病變率。

3.骨碎補雙氫黃酮甙能增加體外培養大白鼠乳鼠心肌細胞的搏動頻率,使收縮有力,並對心肌細胞有起搏作用,其作用機理,可能類似一種β-受體激動劑。

4.骨碎補水煎液(100%)0.8ml/kg口服,對實驗性高血脂兔可明顯預防血清膽甾醇、甘油三酯的上升,並能防止主動脈壁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

5.豚鼠實驗提示,骨碎補煎劑與卡那黴素合用可減輕卡那黴素對耳蝸的毒性作用,但不能控制停藥後中毒性耳聾的發展。

6.骨碎補煎劑在試管內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長。

骨碎補水煎劑7.5、10、25、50g/kg口服,對大鼠骨性關節炎模型,具有一定的改善軟骨細胞、推遲細胞退行性變、降低骨關節病變率的功能,隨劑量加大,作用增加,且在給藥二個月後作用較佳。骨碎補水煎劑100g(生藥)/kg/天在給予卡那黴素前2小時口服,連續8天,能減輕卡那黴素對耳蝸的毒性,但不能控制停藥後中毒性耳聾的發展。

【炮製】骨碎補:去淨泥砂雜質,洗淨,稍浸泡,潤透,切片,曬乾。砂燙骨碎補:取砂子置鍋內炒熱,加入揀淨的骨碎補,燙炒至鼓起,毛呈焦黃色,迅速取出,篩去砂,放涼後除去毛即成。《雷公炮炙論》:凡使骨碎補,採得後先用銅刀刮去上黃赤毛盡,便細切,用蜜拌令潤,架柳甑蒸一日後出,暴干用。

【性味】苦;性溫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腎強骨;活血止痛。主治腎虛腰痛;足膝痿弱;耳聾;牙痛;久洩;遺尿;跌打骨折及斑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0g;或入丸、散。外用: 適量,搗爛敷或曬乾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注意】

陰虛內熱及無瘀血者慎服。

1.《本草經疏》 不宜與風燥藥同用。

2.《本草匯言》 如血虛風燥,血虛有火,血虛攣痺者,俱禁用之。

3.《得配本草》 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附方】1治腰腳疼痛不止:骨碎補一兩,桂心一兩半,牛膝三分(去苗),檳榔二兩,補骨脂三兩(微炒),安息香二兩(入胡桃仁搗熟)。搗羅為末,煉蜜入安息香,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二十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