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峨嵋藥植》
【拼音名】Guān Yīn Lian
【別名】海草(《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水龍骨科植物羽裂星蕨的全草。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左右。根狀莖粗而橫走,鱗片三角形,顯篩孔狀,棕色。葉近生;葉柄租,長10~30厘米,褐棕色,無毛;葉片羽狀深裂,長30~40厘米,寬20~30厘米;裂片線形,長7~15厘米,寬3~4厘米,鈍頭,邊緣微波狀;葉紙質,綠色,葉脈明顯,細脈網狀。孢子囊群小形,星點狀散佈葉下,有時融合;孢子兩面形,平滑。
【生境分佈】生林下或溪邊濕地。分佈於西南、華南及台灣等地。
【功能主治】
1《峨嵋藥植》:治刀傷。
2《廣西藥植名錄》:葉:治跌打,下水,治疝氣。
3《廣西植物名錄》:全株:清熱祛濕,活血散瘀。治跌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