羖羊角

【出處】《本經》

【拼音名】Gǔ Yanɡ Jiǎo

【來源】為牛科動物雄性山羊或雄性綿羊的角。

【藥理作用】抗腫瘤作用。小白鼠接種艾氏腹水癌後9天,灌胃給予綿羊角100%煎劑,0.1毫升/10克/日或按5%的濃度混於飼料中,給藥後第四周,前者按瘤體積計算,其抑制串為79.69%,按瘤重計算,其抑制率為75.43%,綿羊角混於飼料者,按瘤體積計算,其抑制率為46.24%,按瘤重計算,其抑制率為31.65%,灌胃法較混入飼料者抑瘤效果好。

【性味】

鹹,涼。

1《本經》:味鹹,溫。

2《別錄》:苦,微寒,無毒。

3《藥性論》:大寒。

【歸經】

入肝、心經。

1《本草經疏》:肺、心、肝三經。

2《要藥分劑》:入脾、肺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鎮驚,明目,解毒。治小兒驚癇,風熱頭痛,煩悶,吐血,青盲,腫毒。

1《本經》:主青盲,明目,殺疥蟲,止寒洩,止驚悸。

2《別錄》:療百節中結氣,風頭痛,及吐血,婦人產後余痛。

3《藥性論》:治產後惡血,煩悶,燒灰,酒服之。又治小兒驚癇。

4《食療本草》:燒角作灰,治漏下惡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燒存性入散劑。外用:燒研調敷。

【注意】《本草經集注》:菟絲子為使。

【附方】

1治小兒癇疾:羖羊角,燒存性,以酒服少許。(《普濟方》)

2治風,心煩恍惚,腹中痛,或時悶絕而後蘇:羖羊角屑,微炒,搗細羅為散。不計時侯,以溫酒調下一錢。(《聖惠方》)

3治卒吐血不止:桂心一兩,羊角二枚(炙令焦黃)。上藥,搗羅為末。不計時候,以糯米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

4治打撲傷痛:羊角屑,以沙糖水拌,瓦焙焦,為末。每熱酒下二錢,仍揉痛處。(《簡便單方》)

5治身面卒得赤斑,或瘰子腫起:羖羊角,燒灰,雞子清和塗。(《肘後方》)

6治水瀉多時不瘥:羖羊角一枚。用白礬填滿,燒為灰,研細為散。每於食前,以新汲水調下二錢。(《聖惠方》)

【各家論述】《本草經疏》:羊角,乃肺、肝、心三經藥也,而入肝為正。《本經》鹹溫,《別錄》苦微寒,甄權大寒,察其功用、應是苦寒居多,非苦寒則不能主青盲、驚悸、殺疥蟲及風頭痛、吐血也。蓋青盲,肝熱也;驚悸,心熱也;疥蟲,濕熱也;風頭痛,火熱上升也;吐血,熱毒傷血也;苦寒總除諸熱,故能療如上等證也。其主百節中結氣與婦人產後余痛,亦指血熱氣壅者而言。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