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紅河中草藥》;黑節草,還可治骨折,外傷出血,亦可用於拔異物。
【拼音名】Hēi Jie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Ribbed Hedyotis
【別名】大黑節草、肝炎草、小接骨丹、大接骨草、四稜草、節節草、小節節花、中肋耳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脈耳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dyotis costata Roxb [Oldenlandia costata (Roxb.) K. Schum.]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少將鮮用或切段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龍活虎披散草本,高30-50cm。除花和果實披短柔毛外,全部被干後變金黃色的疏長柔毛。小枝幼時四稜柱形,老時近圓柱形。葉對生;葉柄長5-10mm;托葉膜質,基部合生,頂部有2-3條針狀剌,剌長3-5mm;葉片膜質,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8cm,寬1.5-2.8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而稍下延。聚傘花序腋生,密集呈頭狀,單生或總狀序式排列;總花梗長5-12mm;花芳香;無花梗;萼簡陀螺狀,長0.5mm,先端4-5裂,裂片披針形,長約1mm;花冠白色或紫色,管狀,長2.2-2.5mm,花冠簡內面喉部以上被毛,先端4-5裂,裂片長橢圓形,長約1mm;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柱頭2裂。蒴果球形,逕1-1.5mm。種子每室3-6枚,三稜形。花期4-9月(-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低海拔山谷林緣或草坡曠地上。
資源分佈:分佈廣東、廣西、雲南、海南。
【性味】辛;微苦;溫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活血消腫。主治瘧疾;肝炎;眼結膜炎;內濕骨痛;骨折腫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汁點眼或搗敷。
【附方】1治瘧疾: 黑節草五錢,斑鳩站四錢,紅稗五錢。水煎服。2治肝炎: 干黑節草三至五錢。水煎服。3治風濕骨痛: 黑節草根四錢,四能草五錢, 九股牛一兩。泡酒服。每服十毫升,日服二次。4治結膜炎: 鮮黑節草,洗淨,搗汁點眼。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