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紅河中草藥》
【拼音名】Hēi Jie Cǎo
【別名】大黑節草、肝炎草、小接骨丹、大接骨草、四稜草
【來源】茜草科植物脈耳草的全草。全年可采,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圓柱形,高30~50厘米,基部木質,節部略膨大,稍帶紫黑色。葉對生;葉柄短;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2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麵粉綠色,葉脈下面隆起,側脈4對弧形伸展;托葉連合成杯狀,有線形裂齒。頭狀花序腋生,花序柄長0.5~2.5厘米;小花暗紫色。蒴果球形。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路旁草叢中。分佈廣東、廣西、雲南。
【性味】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消炎接骨。治瘧疾,肝炎,風濕骨痛,結膜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汁點眼。
【附方】
1治瘧疾:黑節草五錢,斑鳩站四錢,紅稗五錢。水煎服。
2治肝炎:干黑節草三至五錢。水煎服。
3治風濕骨痛:黑節草根四錢,四能草五錢,九股牛一兩。泡酒服。每服十毫升,日服二次。
4治結膜炎:鮮黑節草,洗淨,搗汁點眼。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