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草圖經》
【拼音名】Hui Xiānɡ Gēn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根。7月間採挖。
【化學成份】根含揮發油。油含蒔蘿油腦、α-松油烯、γ-松油烯、異松油烯、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α-水芹烯、對聚傘花素、檸檬烯等。尚含棕櫚酸豆甾醇酯,5-甲氧基夫喃香豆精、豆甾醇、傘形花內酯。
【性味】
辛甘,溫。
1《草木便方》:辛平,溫。
2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性溫,味甘辛。
【功能主治】
溫腎和中,行氣止痛。治寒疝,胃寒嘔逆、腹痛,風濕關節痛。
1《草木便方》:暖丹田,通腎經。治腎氣沖心卒痛。
2《分類草藥性》:治一切氣痛,膀胱疝氣。
3《天寶本草》:治胃氣脹滿。
4《貴州民間方藥集》:消陰囊腫,膀胱氣,表風寒,治腹痛。
5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行氣散寐,和中止痛。治胃寒腹痛,反胃嘔吐,寒疝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搗汁或燉肉。
【附方】
1治丹停、腫脹:小茴香根、筋骨草燉豬蹄子服。(《四川中藥志》)
2治風濕關節痛:茴香根、白土茯苓各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3治疝氣痛:茴香根五錢,茴香子、吳萸子各一錢,臭牡丹花和根、通花根各三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