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粘褶菌

【拼音名】He Zhān Zhě Jūn

【來源】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褐粘褶菌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oeophyllum subferrugineum(Bark.)Bond.et Sing.[Lenzites subferruginea Berk.]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採集,曬乾。

【原形態】褐粘褶菌 子實體韌,木栓質,側生無柄或基部狹小如柄狀。菌蓋半圓形或扇形至貝殼形,(1-3)cm×(2-7)cm,厚3-9mm,常呈覆瓦狀疊生或左右相連;蓋面灰褐色至紅褐色或黑褐色,密生短絨毛,後期毛漸脫落,有同心環稜及不規則的瘤突,使蓋面凸凹不平;蓋緣波狀,薄而銳。管口面灰褐色至栗褐色;菌管褶片狀,褶間距約1mm,褶寬2-6mm,褶緣薄,鋸齒狀,老熟後齒裂。菌肉銹褐色,厚1-3mm,軟木栓質。孢子長橢圓形,平滑,無色,(7-9)μm×(3-3.5)μm。

【生境分佈】生態環境:生於針葉樹的倒腐木及木材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吉林、山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子實體無柄。菌蓋扇形或半圓形,基部狹小,長徑2-10cm,短徑2-5cm,厚5-10mm。表面銹褐色或灰白色,有或無細絨毛,具較寬的同心性環帶,邊緣薄而銳。菌肉銹褐色或茶色。菌褶寬2-6mm,有分叉,褶緣薄或呈鋸齒狀。木栓質。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同屬植物籬邊粘褶菌含麥角甾醇(ergosterol),麥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a-7,22-dien-3β-ol),麥角甾-7-烯-3β-醇(ergosta-7-en-3β-ol),羽扇豆醇(lupeol)及脂肪酸。

密粘褶菌含纖維素,糖類降解酶類,螯合的金屬絡合物(chelate-metal complex)即低分子量的鐵結合化合物(ironbinding compound)和甲殼質。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順氣;抗腫瘤。主治風濕痺痛;胸悶脅脹;癌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