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綱目》
【拼音名】Hēi Da Dou Pi
【別名】黑豆衣(《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種皮。取黑大豆用清水浸泡,待其發芽後,搓下種皮,曬乾。貯藏於乾燥處。
【生境分佈】主產江西,江蘇。
【性狀】乾燥種皮,多捲成不規則的碎片,外表面棕黑色或黑色,常附有一層灰白色的物質。在較大的碎片中,可見到長環形的種臍。內表面暗灰色至暗棕色,光滑。以乾燥、色黑、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份】黑大豆皮含矢車菊甙和飛燕草素-3-葡萄糖甙,又含果膠18%。又含乙酰丙酸和多種糖類。
【性味】
1《飲片新參》:微甘,涼。
2《藥材學》:性溫,味甘。
【功能主治】
養血疏風。治陰虛煩熱,盜汗,眩暈,頭痛。
1《綱目》:生用療痘瘡目翳,搗爛敷小兒尿灰瘡。
2《隨息居飲食譜》:止盜汗。
3《飲片新參》:清腦,疏風熱,治頭痛。
4《現代實用中藥》:為清涼性滋養強壯藥,有解毒利尿作用。
5《藥材學》:養血祛風,明目益精。治陰虛煩熱,多汗盜汗,頭暈,目昏,風痺。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備註】現今商品穭豆衣(亦稱穭豆皮或料豆衣)藥材,即為本品。穭豆原出《本草拾遺》,其原植物歷代均有考證,但意見不一,尚無結論。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