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陝西中草藥志》。
【拼音名】Jīn Bei Pi Pa Ye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隴蜀杜鵑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采後刷去葉背面的絨毛,切絲生用或密炙用。
【原形態】黃連花,多年生草本,株高40-80cm。具機走的根莖。莖直立,粗壯,下部無毛,上部被褐色短腺毛,不分枝或有少數分枝。葉對生,或3-4枚輪生;無柄或具極短的柄;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4-12cm,寬5-40mm,先端銳尖至漸尖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900-4000m的高山陰坡混交林中,也有單獨成林的。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甘肅、青海、四川。
【性狀】葉中含有效成分總黃酮(flavones),杜鵑花毒素(rhodotoxin),鞣質含量為8.31%-10.80%,2-5月較高;杜鵑花毒素含量為0.06%-0.1%,3-6月較高;黃酮含量為2.10%-2.64%,6-9月較高[1]。
【藥理作用】試管法抗菌實驗表明,同屬植物太白杜鵑葉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的抗菌效價為64,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也有一定抑製作用[1]。
【炮製】刷去葉背絨毛,切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辛;苦;性涼;有毒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主治咳嗽氣喘;痰多色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6g;或代茶飲。外用:適量,煎水洗。
【各家論述】《陝西中草藥》:清肺瀉火,止咳化痰。治咳嗽,痰喘。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