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Jī Gǔ Cǎo
【英文名】Herb of Aciculate Chrysopogon
【別名】竹節草、紫穗茅香、粘人草、草子花、粘身草、蜈蚣草、過路蜈蚣草、鬼谷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竹節草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rysopogon aciculatus (Retz.) Trin.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雞谷草 多年生草本。具根莖及匍匐莖。稈直立,高約50cm。葉鞘無毛或鞘口疏生柔毛,多聚集跨生於匍匐莖上,莖生者短於節間;葉舌短小,長約0.5mm;葉片生於匍匐莖和稈基者,長達8cm,寬3-6mm,莖生者甚退化,基部圓形,先端鈍,兩面無毛或基部疏被柔毛,邊緣小刺狀粗糙。圓錐花序直立,線狀長圓形,長5-9cm,帶紫色;分枝細弱,向上直升,長1.5-3cm,數枚輪生於1節;無柄小穗線形,從中部以上漸狹窄,先端鈍,長約4mm,具有4-6mm而被銹色短柔毛之基盤;第1穎具2脊,脊部微隆起,脊之上部具刺狀小纖毛,第2穎舟形,先端漸尖並有小短芒 ,其脊上部具有刺狀小柔毛;第1外稃稍短於穎,第2外稃等長而較窄於第1小花者,先端全緣具4-7mm的直芒;雄蕊3,花藥長0.8mm;雄蕊具分離花柱;有柄小穗長約6mm,具長2-3mm而無毛之柄,穎紙質,披針形,具3脈;雄蕊3,花藥長約2.5mm。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草地或荒野。
資源分佈:分佈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全草長20-50cm,根狀莖細長圓柱形,橫走,先端有地上匍匐莖。稈直立,有少數分枝。葉互生完整葉片條形,長約8cm,寬3-6mm,先端鈍,基部圓形,兩面無毛或基部疏生柔毛,邊緣粗糙、小刺狀。圓錐花序穗狀,長5-9cm,帶紫色,氣微,味淡。
【性味】微苦;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治感冒發熱;腹痛洩瀉暑熱小便赤澀;風火牙痛;金創腫痛;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
【各家論述】
1.《廣州植物誌》:治毒蛇咬傷,取其根與酒等量煎服。
2.《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清熱利水,消腫止痛。治金創腫痛,濕熱腹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