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綱目》
【拼音名】Jīnɡ Gǔ Nu
【來源】為水稻感染稻曲病(由黑粉科稻曲擬黑粉菌所引起)後的果穗。
【原形態】
稻曲擬黑粉菌,又名:稻綠核。
菌核生於稻的小穗上,球形,直徑約5毫米,表面綠色,內部橙黃色,中央近白色;分生孢子球形.有小刺,綠色,直徑4~6微米。被害水稻的稻穗,每穗病粒少的1~2粒,多者10餘粒,病粒內外穎先裂開,露出淡黃綠色的塊狀物,逐漸膨大,以後表面包被破裂,逐漸變為綠色,最後表面產生墨綠色粉末,且現龜裂紋。
此種稻曲病,我國長江流域及西南稻區都有發生,以山間或蔭蔽的田內發生較多,粳、糯稻較秈稻容易感染。
【化學成份】含橙紅色色素黑粉菌素A、檸檬酸,琥珀酸。
【功能主治】《千金方》:治走馬喉痺,燒研,酒服方寸匕。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