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Gōu Ju Ci
【英文名】Spine of Trifoliate-orange
【別名】臭橘刺。
【來源】
藥材基源:為芸香科植物枸橘Poncirus tuifoliata (L.)Raf.樹上的棘刺。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ncirus tuifoliata (L.)Raf.[Citrus trifoliata 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剪取枝刺,曬乾。
【原形態】枸橘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莖無毛;分枝多,小枝呈扁壓狀。莖枝具腋生粗大的棘刺,長1-5cm,刺基部扁平。葉互生,三出復葉;葉柄長1-3cm,寬2-5mm;頂生小葉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5-6cm,寬0.7-3cm,先端微凹或圓,基部楔形,邊緣有不明顯小鋸齒;側生小葉較小,橢圓狀卵形,基部稍偏斜,幼嫩時在主脈上有短柔毛,具半透明油腺點。花白色,具短柄,單生或成對生於二年生枝條葉腋,常先葉開放,有香氣;萼片5,卵狀三角形,長5-6mm;花瓣5,倒卵狀匙形,長1.5-3cm,寬0.5-1.5cm;雄蕊8-20或更多,長短不等;雌蕊1,子房近球形,密被短柔毛,6-8室,每室具數枚胚珠,花柱粗短,柱頭頭狀。柑果球形,直徑2-5cm,熟時橙黃色,密被短柔毛,具很多油腺,芳香,柄粗短,宿存於枝上。種子多數。花期4-5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多栽培於路旁、庭園作綠籬。
資源分佈:陝西、甘肅、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均有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 刺單一,多帶有部分小枝,長1-7cm,基部常扁平,刺端銳尖。表面黃綠色至暗綠色,頂部略帶黃棕色,有細縱紋及點狀突起。質堅,不易折斷,斷面淡黃綠色。氣微香,味淡。
【性味】辛;平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止痛。主治齲齒疼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水煎;含漱
【各家論述】《綱目》:風蟲牙痛,每以一合煎汁含之。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