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內蒙古中草藥》
【拼音名】Lǘ Da Gǔn er Cǎo
【別名】還陽參
【來源】為菊科植物屠還陽參的全草。夏、秋采收,洗淨切碎,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體呈灰綠色,含乳汁,有毛。基生葉簇生,卵狀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4~10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漸狹成柄,邊緣分裂成不規則的櫛齒狀的線形或三角形裂片,裂片全緣或有淺齒牙,兩面有毛。莖生葉少數,小形,線狀,全緣或羽狀分裂。頭狀花序單生或2~4集生於莖頂,直徑2.5~3厘米,總苞線狀披針形,銳尖,密被毛,全為舌狀花,鮮黃色。瘦果紡錘形,有縱稜,冠毛白色。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路旁。分佈內蒙古。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益氣,止嗽平喘,清熱降火。治支氣管炎、肺結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熬膏或研末為丸。外用:熬膏塗敷。
【附方】
1治慢性氣管炎:還陽參二斤,地龍三兩(研粉),大棗一斤,黑豆一斤(用童便二碗浸透,曬乾研粉),將還陽參與大棗用砂鍋煮爛,至水盡為度,取棗肉曬乾研粉。然後與上藥和勻,蜜丸每粒重二錢,每早晚各服二丸,紅糖水送服:或還陽參、大棗各等分,熬膏,每次服一湯匙,日服二次。
2治無名腫毒:還陽參,熬膏外敷。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