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出自《雷公炮炙論》1.《本草圖經》:鸕茲,別有一種,似鸕茲而頭細、背長、項上有白者名白鵁, 不堪藥用。
2.《本草綱目》:案《韻書》盧與茲並黑也,此鳥色深黑,故名。鷧者其聲自呼也。鸕茲,處處水鄉有之。似鶂而小,色黑亦為鴉,而長喙微曲。善沒水取魚,日集洲渚,夜巢林 木,久則糞毒多令木枯也。南方漁舟往往縻蓄數十,令其捕魚。又一種似鸕茲而蛇頭長項, 冬月羽毛落盡,棲息溪岸,見人不能行,即沒入水者,
【拼音名】Lu Ci Rou
【英文名】Cormorant as food
【別名】鷧、水老鴉、摸魚公、魚鷹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alacrocorax carbo sinensis(Blumenbach)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捕捉,去肉髒及羽毛,取肉鮮用。
【原形態】鸕茲,中型鳥類,體長80cm。頰、頦和上喉均為白色,形成一半環狀。頭、羽冠、頸等為黑色,但有金屬紫綠色反光,並有白色絲狀羽;肩和翼的覆羽青銅棕色,羽緣藍黑色;初級尺羽黑褐色;次級和三級飛羽灰褐色,並帶有綠色金屬反光。下體藍黑色,產具金屬反光,下脅有一雪白塊斑。尾灰黑色,羽干基部呈灰白色。虹膜翠綠色。眼先橄欖綠色,綴以黑色玟點;眼下橙內色;嘴下喉囊為橄欖黑色,並綴許多鮮黃色斑點。上嘴黑褐,邊緣及下嘴灰白色,且具磚紅色斑。跗跖黑色,四趾向前,具蹼及銳爪。冬羽時期,頭無羽冠,頭、頸無白色絲狀羽;頰、頦和上喉的白色半環為淺灰棕色所代替,下肋無雪白斑塊。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棲息於河川、湖沼及海濱,善潛水捕食魚類。營巢於蘆甘心叢中或矮樹、峭壁上。
資源分佈:廣佈於我國各地。經馴養後可供捕魚。
【性味】味酸;鹹;性寒
【歸經】脾經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主治水腫腹大。
【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5-10g,開水或米飲調服。
【注意】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
1.《雷公炮炙論》原敘註:治體寒腹大。鸕茲燒存性,為末,米飲調服。
2.《綱目》:治大腹鼓脹,利水道。
3.《綱目》:鸕茲,《別錄》不見功用,惟雷氏《炮炙論》序云:''體寒腹大,全賴鸕茲。''竊謂諸腹鼓大,皆屬於熱,衛氣並行於血脈則體 寒。此乃水鳥,其氣寒冷,而利水。寒能勝熱,利水能去濕故也。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