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寄生

【出處】栗寄生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云:栗寄生,雲南栗樹上有之。長條下垂,扁莖密節,一平一側,參差互生,極類雕刻。每節左右,嵌以圓珠,與諸木寄生不同,而狀頗奇巧。從描述及附圖觀之,其原植物與今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相符。

【拼音名】Li Ji Shēnɡ

【別名】柃寄生、螃蟹腳、吊蘭、胡龍鬚、方葉子、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Korthalsella japonica (Thunb.) Engl.〔Viscum japonicum Thunb.;Pseudixus japonicus(Thunb.)Hay-ata〕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間采收,紮成束,晾乾。

【原形態】亞灌木,高5-15cm。小枝扁平,通常對生,節間狹倒卵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7-17mm,寬3-6mm,干後中肋明顯。葉退化呈鱗片狀,成對合生呈環狀。花淡綠色,有具節的毛圍繞於基部;雄花花蕾時近球形,長約0.5mm,花梗短,花被片3,三角形,聚藥雄蕊扁球形;雌花花蕾時橢圓狀,長約0.5mm,花被片3,闊三角形,小柱頭乳頭狀。漿果橢圓形或梨形,長2-3.5mm,直徑約1.5mm,淡黃色。花、果期幾全年。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1700(-2500)m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寄生於殼斗科櫟屬、柯屬或山茶科、樟科、桃金娘科、山礬科、木犀科等植物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浙江、福建、台灣、湖北、廣東、廣西、西藏等地。

【性味】苦;甘;微溫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補肝腎;行氣活血;止痛。主治風濕痺痛;肢體麻木;腰膝酸痛;頭暈目眩;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