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肚籐

【出處】《嶺南採藥錄》

【拼音名】Niǔ Du Tenɡ

【別名】白花茶、假素馨、青籐仔花(《嶺南採藥錄》),左扭籐(《嶺南草藥志》)。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扭肚籐的嫩莖葉。夏、秋采收嫩枝葉,切段曬乾。

【原形態】籐狀灌木,高2~4米。小枝微有毛。單葉對生;卵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1.5~3厘米,先端短尖或鈍尖,基部渾圓、截頭狀或稍心形,被微毛或近禿淨或沿背脈上有柔毛,具短柄。聚傘花序稠密,常生於側枝之頂,多少被柔毛;花柄極短,長2~3毫米,被疏毛或近禿淨;萼被毛,裂片線形,長5~10毫米;花冠白色,芳香,高腳碟狀,管長約2~3厘米,裂片矩圓形,長6~10毫米;雄蕊2,內藏;子房上位,2室。果球形,直徑約4毫米。花期7月。

【生境分佈】野生,常攀援於灌木叢中。分佈我國南部。產於廣東等地。

【性狀】乾燥莖圓柱形,多截成長約3~5厘米的段落,粗約1~5毫米;幼枝茶褐色被疏毛,或近光滑,節部稍膨大。質堅,斷面粗糙,木部白色,中央具明顯的髓部或形成空洞。葉茶褐色,對生,卵狀披針形,全緣,質薄而脆,易碎。以葉多、茶褐色、枝少者為佳。

【性味】《嶺南草藥志》: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治濕熱腹痛,腸炎,痢疾,四肢麻痺腫痛,瘰疬,疥瘡。

1《嶺南採藥錄》:治濕熱腹痛,大便不暢,煎服。煎湯洗瘡疥。

2《嶺南草藥志》:清利濕熱及消滯。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治腸炎,痢疾,消化不良,風濕性關節炎,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附方】

1治濕熱腹痛:扭肚籐五錢,阮生龍五錢,烏臼樹三錢,紅救主三錢,七枝蓮三錢,獨腳柑三錢,槐花米三錢。水煎服。

2治四肢麻痺腫痛:假素馨適量,與豬蹄煎湯服。

3治鼠疬:白花茶葉、老鼠柏。二味共燉酒內服,其渣外敷。

4治牙骹蛇(牙骹附近患淋巴管炎,很快令牙關不能開合):扭肚籐葉五錢,不七草五錢.水瓜葉五錢,白菊花五錢。搗爛取水服,藥渣加三黃散敷患處。

5治乳瘡:扭肚籐一兩,趕狗章二錢。水煎服。

6治流血不止:扭肚籐曬乾研末密封,適量內服或外用。(選方出《嶺南草藥志》)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