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Ruǎn Shuǐ Huanɡ Lian
【英文名】Herb of Manybranch Meadowrue
【別名】水黃連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多枝唐松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alictrum ramosum Boivin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洗淨,曬乾,扎把。
【原形態】多枝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12-45cm。全株無毛。莖直立,基部以上有分枝。葉直生;葉柄長7-9cm,基部有膜質短鞘;基生葉與莖下部葉為二至三回三出復葉;葉片長7-15cm;小葉草質,寬卵形、近圓形或倒卵形,長0.7-2cm,寬0.5-1.5cm,先端鈍有短尖,基部圓或淺心形,不明顯3淺裂,邊緣有疏鈍齒,葉上面脈平,下面稍隆起,網脈明顯;小葉柄長0.6-1.5cm。復單歧聚傘花序圓錐狀;花兩性,花梗絲狀,長5-10mm;萼片4,花瓣狀,卵形,長約2mm,淡堇色或白色,早落;花瓣無;雄蕊16-24,花絲絲狀,上部比花藥稍窄,花藥長圓形,長約0.7mm,先端圓,無小尖頭;心皮6-16,長約2mm,花柱向外彎,柱頭生腹面。瘦果狹卵形或紡錘形,長3.5-4.5mm,無柄,有8條縱肋,宿存花柱長0.3-0.5mm,拳卷。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40-950m的丘陵或低山灌木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湖南、廣東、廣西、四川。
【性狀】性狀鑒別 根狀莖極短。細根數十條生於根莖下,長6-10cm,直徑1-3mm;表面灰褐色;質脆,易折斷,斷面可見淺黃色木心。莖多分枝,纖細柔軟。葉質薄,邊緣具圓齒。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歸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解毒。主治痢疾;黃疸;目赤;癰腫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脾胃虛寒者慎服。
【各家論述】
1.《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熱解毒。治黃腫。
2.《四川中藥志》:治目赤,熱痢,黃疸,胃熱及蛔蟲病,並消腫,去濕,療犬咬傷。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肝明目。治急性結膜炎,痢疾,傳染性肝炎,化膿感染。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