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San Xue Tenɡ
【別名】鑽地風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白背鑽地風的籐莖。
【原形態】
白背鑽地風,又名:粉葉鑽地風。
落葉攀援灌木。單葉對生,紙質,矩狀卵圓形至長橢圓形,長8~15厘米,寬4~7厘米,先端闊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有白霜,密生乳狀突起,除脈腋有束毛外均禿淨;葉柄長2~7厘米。傘房花序頂生;花2型;邊緣不育花僅一大形萼片,呈矩圓形或狹矩圓形,長3~4厘米,先端鈍,乳白色,老時棕色;孕性花小,萼片4~5,花瓣4~5,雄蕊10,花柱1。蒴果頂端圓錐狀,有10肋。種子多數,線形。
【生境分佈】喜生於潮濕處。分佈四川。
【性味】性涼,味苦,無毒。
【功能主治】祛風濕,解熱毒。治瘀血凝滯,筋骨風痛及瘡毒紅腫。
【用法用量】內服:浸酒,4~6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