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

路志正

路志正,男,漢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1939年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路志正:雜病聖手

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由我國政府組織評選的首屆30位國醫大師日前揭曉。他們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旗幟。他們作為中醫藥工作者的傑出代表,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披肝瀝膽,嘔心瀝血,為五千年中醫藥血脈代代相傳做出重要貢獻。從今天起,請您隨本報記者走近這些國醫大師們。

●他以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救治了數以萬計的患者,獲得廣泛讚譽;

●他崇尚脾胃學說和溫病學說,師古而不泥古,大膽探索,推進學術繼承創新;

●他治學嚴謹,精心育人,關注中醫藥的命運,多次上書獻策。他是國醫大師路志正

依然精神矍鑠,依然笑容滿面,再次採訪中國中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路志正時,他為人謙和的話語以及對中醫藥參與醫改、教育、繼承創新等熱點問題的關注,深深地感染了我們。這位88歲高齡的老人,本該頤養天年,含飴弄孫,可他仍一如既往地戰鬥在臨床第一線,對中醫藥的堅信與執著始終不變。

醫術

發揮中醫綜合療法優勢,內外合用,針藥並施,食藥配合,身心同治。

藥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貴在輕靈活潑,恰中病機。

不要被西醫病名束縛了自己的中醫思路和辨證論治方法。

「治療疑難病是中醫的優勢,要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醫綜合療法優勢,內外合用,針藥並施,食藥配合,身心同治。藥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貴在輕靈活潑,恰中病機。」基於這種認識,加上大膽實踐,路志正治療疑難雜病屢起沉痾。

一患者因瓦斯爆炸,頭腫如斗,西醫束手無策。路志正依據溫疫理論,按大頭瘟辨治,不久獲痊癒。包鋼一位被鋼水噴射全身而灼傷的職工,皮膚嚴重燒傷,持續高燒40℃,神志模糊。路志正以中醫濕病和外科理論,控制了患者的敗血症感染和休克,經過18天搶救成功。

北京一食品廠工人朱某,一家四代找路志正看病,均獲得成功。其父患膝關節積水,其母是高血壓,本人患心臟病,經路老看後,3人的病情大有好轉。朱某的女婿患有男性病,結婚幾年沒孩子。經檢查是精子成活率低,看了多位醫生都未好轉。吃了路老開的一服藥,症狀就有所改變,連吃幾服,精子成活率逐漸正常。不久,妻子懷孕生一女孩。以後,孩子有個頭痛發熱的,找路老一看就好。

凡來找路志正求醫者,他總是一視同仁,有求必應。對生活拮据者,他盡量少用貴重藥,以減輕其家庭負擔。

27歲的青海姑娘王某,19歲時得了類風濕關節炎,四肢腫脹疼痛,無法走路。7年來,求醫遍及全國各大醫院,幾乎傾家蕩產。經人介紹找路老診治,一個月後,患者類風濕因子由原來的74下降到18,病情明顯好轉。據姑娘的媽媽說,原來1個月要花4000元左右的醫藥費,現在最高才600元。記者看到姑娘手中的藥方,7服藥共53.1元。如今,這位姑娘不僅走路沒問題,還在一家學校學習電腦。

路志正認為,中西醫學是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各有所長,也各有不足。在臨床中參考現代醫學檢查數據是必要的,但治療時,仍要根據中醫理論進行辨證論治,不要被西醫病名束縛了自己的思路。

路志正曾為一男性老者會診。此人經西醫檢查確診為膽囊管混合型結石,外科大夫建議手術治療。患者年高體弱,高燒不退,不願手術,故求治於路志正。路志正採用補消兼施法,即以補中益氣湯培補中氣,佐以金錢草、雞內金等化濕消積之品,終於使結石排出。

路志正還多次遠涉重洋為海外患者診治疾病或參加國外學術交流活動,足跡遍及歐、美、東南亞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每到一地,他都為弘揚中醫藥學而竭盡全力。

學術

發展調理脾胃治療心痺的理論,為治療冠心病開闢新的診療思路。

提出「燥痺」、「產後痺」等病名和辨證論治等內容,推動風濕病學科建設。

首創穴位編碼法,為針灸走向世界奠定基礎。

「黎明即起誦精典,挑燈夜讀覓新知。」路志正之所以成為一代名醫,與幾十年來學習不輟、精讀醫典、學用結合密切相關。

20世紀20年代初,路志正生於河北省稿城縣,伯父路益修為當地名醫,其父亦粗通醫道。在家庭的熏陶下,路志正對中醫學產生了濃厚興趣。1934年,他入伯父創辦的醫校學習,並拜山西鹽城名醫孟正已先生為師,研究經典,博覽群書,隨師臨證,積累經驗。1942年,他參加了河北省中醫考試,取得獨立應診資格後懸壺鄉里。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路志正深知其中的內涵。他在臨床上不滿足一招一式,一方一技,而是早晚苦讀,勤於實踐,還四處尋找注本進一步加深對經典的理解。特別對注本上的眉批、簡批、小注,他都認真鑽研,銘刻於心。

白天臨證,夜晚攻讀,已成為路志正一生的習慣,他還將「滿招損,歉受益」作為座右銘懸於書齋,表達自己「活到老,學到老」的決心。如今他已年過八秩,讀書興趣不減,如果晨間不讀書,晚間不看報,則悵然若失。他對中醫經典著作中重要章節爛熟於心,雖幾十年過去,至今仍能背誦,白天診病遇到疑難雜症,常於夜深人靜之時閱讀大量醫案,學習前人治驗,並深入研究探索。久之,大悟獨識,而後驗之實踐,他的醫術銖積寸累,療效日增。

路志正崇尚脾胃學說和溫病學說,在學習中善於發皇古義,知常達變,融會新知,不斷創新,如發展了調理脾胃治療心痺的理論,為冠心病(胸痺心痛)治療開闢了新的診療思路。在他的主持下,「路志正調理脾胃法治療胸痺經驗的繼承整理研究」課題,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基礎研究二等獎;他參與編著的《中醫心病學》一書也已出版。

早在衛生部中醫司技術指導科工作期間,他積極組織中西醫學術講座,推廣針灸療法,挖掘民間醫術絕活,如北京「捏脊馮」,四平「易筋經拍打療法」等,還與名中醫董德懋先生一起創辦了《北京中醫》(《中醫雜誌》前身)。1953年,路志正參加衛生部抗美援朝志願巡迴醫療隊,在用中藥和針灸為志願軍戰士療傷治病的實踐中,發現了具有特殊療效的「遺精穴」,後被收入《針灸經外奇穴圖譜》。

1964年,他參加衛生部組織的《中國針灸學概要》的編寫工作,首創穴位編碼法,為針灸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並被譯成日、俄、英三種文字。1975年以後,該書作為北京、上海、南京「國際針灸培訓班」的教材,為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訓了大批針灸醫生。

1981年,他參與創建廣安門醫院內科研究室,建立極具中醫特色的痺證、急症等病例書寫、查房、會診、疑難病討論的模式,在中醫學術整理、疑難病症研究和中醫病房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與其他老專家一起,成立了中醫風濕病學會和內科心病專業委員會,分別擔任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他提出的「燥痺」、「產後痺」的病名和辨證論治等內容,對風濕病學科的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

傳承

樹仁愛為懷之心,立濟世救人之志,切忌驕傲自滿、浮躁、淺嘗輒止。

對前人經驗,先借鑒,後驗證,才能有所收穫。

必須熟練掌握中藥,才能成竹在胸,靈活運用。

路志正是全國首批中醫研究生導師和師承導師。幾十年來,他帶出的一批批研究生、留學生、進修生、學術繼承人,大多成為學術骨幹和高級中醫、中西醫結合人才。他治學嚴謹,因人施教,獎掖後學,被傳為美談。

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路志正分別提出指導性意見和指定閱讀書目。對西學中的學生施某,讓其鑽研《傷寒論》,結合常見病、多發病,將中醫宏觀調控與微觀檢測相結合,整體與局部相結合,取長補短,探討一些疑難病的中西醫結合之法。對科班出身並在肺病專科有研究的中醫學生王某,路志正要求他再讀《赤水玄珠》和《理虛元鑒》,提高其臨床辨治能力。一學生專攻腦病,路志正指導其編寫《癲癇中西醫診治》專著,並親為作序。

帶領學生查房會診時,除診治疑難危重病人解決臨床問題以外,路志正重在結合實際講述醫理,傳授經驗,這使年輕醫生們受益頗多。路志正的廣東省中醫院弟子王小雲大夫有3點體會:路老一是善於抓主證,其他略加考慮;二是藥味少,藥量小,有「四兩撥千斤」之功;三是注重向患者交待清楚飲食起居以及注意事項。

「在我困難時,是路老的大力幫助,我才度過難關,學到了技術。如今,我要以路老為榜樣,為社會做出貢獻。」提起劉恆均在廣安門醫院進修的事,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那是1979年秋天,河北農民劉恆均帶著180元的賣糧食錢,自費來京進修。路志正對這位出身貧寒的同道傾注了滿腔熱情,不僅向他傳授中醫理論、方劑和診療技術,還在生活上處處關心。一次,路志正在食堂就餐,看見劉恆均拿著慢頭和鹹菜躲在遠處的桌子邊吃著,就一聲不響地將自己剛剛排隊買來的餃子倒在劉恆均的碗裡。小劉捧著這碗熱氣騰騰的餃子,看著路志正又去排隊買飯的背影,感動的熱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