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Shuǐ Guan Zho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陝西耳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stichum shensiense Christ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挖出後除去葉,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植株高20-40cm。根莖短,直立或斜升,連同葉柄基部被棕色、披針形鱗片,全緣。葉簇生;葉柄長5-7m,深禾稈色,向上被闊卵形和披針形鱗片;葉片草質,線狀披針形,長20-30m,寬2-3m,基部漸變狹,最下1對縮成耳形,沿葉軸、羽軸和葉脈被纖維狀鱗片,二回羽狀深裂;羽片28-32對,互生,相距1-1.5m,中部以下漸縮短,羽狀深裂;裂片3-5對,長圓至三角形,基部1對通常較大,先端短芒狀,邊緣有疏細齒,基部與羽軸兩側狹翅相連;葉脈羽狀,側脈常單一,伸達齒端。孢子囊群圓形,背生於小脈先端,每裂片有1-2對;囊群蓋棕色,邊緣嚙蝕狀。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600-3200m的較乾旱的岩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青海等地。
【性味】苦;澀;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驅蟲;預防流感;乙腦;麻疹;腮腺炎。主治痢疾;吐血;衄血;崩漏;蟯蟲;鉤蟲;絛蟲等腸道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