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日用本草》
【拼音名】Shi Huā Cai
【別名】石華(郭璞《江賦》),海菜、瓊枝、草珊瑚(《南越筆記》)。
【來源】為紅翎菜種植物瓊枝的藻體。
【原形態】
瓊枝,又名:膠麒麟萊。
藻體平臥,表面多紫紅色或黃綠色,在夏季,藻體的背面往往為黃色,腹面則為紅色。軟骨質,不規則的又狀分枝。枝扁平,寬3~5毫米,厚1~2毫米。有時藻體的一面常有圓錐形突起,兩緣密生羽狀小枝,枝的頂端常具有圓盤狀的固著器,在藻體的腹面較多,用以附著於碎珊瑚或其它基質上。枝與枝間常互相附著,形成團塊狀。內部結構:最外有3~4層具有色素、個體較小的皮層細胞,向內為髓部的薄壁細胞,髓部中央有密集的絲。囊果球狀突出於藻體的表面。四分孢子囊層形分裂,位於皮層。囊果6~8月成熟。
生於大干潮線附近及以下1~2米處的碎珊瑚上,少數生於低潮帶陰暗的石縫中。
【生境分佈】分佈廣東海南島沿岸。
【藥理作用】對患高脂血症的大鼠有降低血清膽甾醇的作用。
【性味】
甘鹹,寒。
【歸經】
1《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2《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功能主治】
1《日用本草》:去上焦浮熱。
2《隨息居飲食譜》:久食愈痔。
3《本草便讀》:清肺部熱痰,導腸中濕熱,陰虛濕熱,痔Ⅱ等證,皆可用之。
【注意】
脾腎虛寒者慎服。
1《日用本篳》:發下焦之虛寒。
2姚可成《食物本草》:孕婦不宜多食。
3《本經逢原》:脾氣不充者勿食。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