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草求原》
【拼音名】Shuǐ Sōnɡ Pi
【來源】為杉科植物水松的干白皮。
【原形態】
水松(《南方草木狀》)
落葉喬木。常由根部產生本質的瘤狀體伸出地面。冬季側生小枝與葉一齊彫落。葉異型,營養枝上的葉為扁線形或針形而稍彎,長約1厘米,排成3列;果枝上的葉為鱗形相疊;葉在春夏均呈鮮綠色,入秋則變為褐色。雌雄同株,雌雄球花同生於一枝上,或生於鄰接的枝上。球果直立,頂生,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2厘米;鱗片約20枚,木質,長形,脫落。種子卵形,長0.5~1厘米,種皮薄,先端有斧形的翅。花期夏、秋季。
本植物的葉(水松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長於河畔及近水處。分佈廣東,福建等地。
【功能主治】
1《本草求原》:殺螆止癢。
2《嶺南採藥錄》:去火毒。治皮膚水泡瘡,搗敷之。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研末調敷。
【附方】治燙傷:水松皮,鍛成炭,研末,調油敷。(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