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出處】《藥性論》

【拼音名】Sānɡ Bai Pi

【別名】桑根白皮(《本經》),桑根皮、桑皮(孟詵),白桑皮(《山西中藥志》)。

【來源】為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的根皮。冬季採挖,洗淨,趁新鮮刮去背棕色栓皮,縱向剖開,以木槌輕擊,使皮部與木心分離,剝取白皮,曬乾。

【生境分佈】主產安徽、河南、浙江、江蘇、湖南等地;其他各地亦產。

【性狀】乾燥根皮多呈長而扭曲的板狀,或兩邊向內捲曲成槽狀。長短寬狹不一,厚1~5毫米。外表面淡黃白色或近白色,有少數棕黃色或紅黃色斑點,較平坦,有縱向裂紋及稀疏的纖維。內表面黃白色或灰黃色,平滑,有細縱紋,或縱向裂開,霉出纖維。體輕,質韌,難折斷,易縱裂,撕裂時有白色粉塵飛出。微有豆腥氣,味甘微苦。以色白、皮厚、粉性足者為佳。

【化學成份】含傘形花內酯、東莨菪素和黃酮成分桑根皮素、桑素、桑色烯、環桑素、環桑色烯等。又含有作用類似乙酰膽鹼的降壓成分,並含鞣質5.6%,粘液素9%。

【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

家兔以桑白皮煎劑2克/公斤灌胃,6小時內排尿量及其氯化物均有較顯著增加,7~24小時恢復正常。

2降壓作用

日人早年即報告桑樹煎劑給動物口服有輕微而緩慢的降壓作用,又稱必須用根或枝的皮方有降壓效果,根及新梢葉則無作用。用乙醚、熱水或溫甲醇的提取液對兔皮下注射1克(生藥)/公斤時,可使血壓下降15~25毫米汞柱。從桑白皮中提得一種物質,給兔靜脈注射10毫克/公斤,血壓立即顯著下降;切斷頸迷走神經或頸椎,此作用仍存在。它能抑制離體蛙心、興奮兔離體腸管,此等作用皆可被阿托品阻斷,故推測可能是乙酰膽鹼樣物質。對兔耳血管有擴張作用,對蛙下肢血管則為收縮。能興奮離體兔子宮,輕度促進兔耳下腺的分泌,注射(動脈或靜脈)給藥對貓瞬膜收縮並無影響,但如直接塗於頸交感神經節上,則可抑制電刺激節前纖維引起的瞬膜收縮。對水蛭背肌單用無作用,如先加依色林後再用,則可使水蛭背肌的緊張度有顯著上升。此物質對小鼠靜脈注射之半數致死量為32.7毫克/公斤。據日人報道,中國產桑白皮的提取物較日本產者降壓作用強,毒性亦大,所含乙酰膽鹼樣物質的成分較多。

3其他作用

桑白皮提取物對小鼠有鎮靜作用。在狗身上,初步證明用桑白皮線縫合之傷口可無需拆線。

【炮製】

桑皮:刷去灰屑,洗淨,潤透後切絲,曬乾。蜜桑皮:取桑皮絲,加煉熟蜂蜜與開水少許,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變為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桑皮絲100斤,用煉熟蜂蜜30斤)

【性味】

甘,寒。

1《本經》:甘,寒。

2《別錄》:無毒。

3《藥性論》:平。

4《醫學啟源》:氣寒,味苦酸。

【歸經】

入肺、脾經。

1《湯液本草》:入手太陰經。

2《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肺二經。

3《藥品化義》:入肺、大腸二經。

【功能主治】

瀉肺平喘,行水消腫。治肺熱喘咳,吐血,水腫,腳氣,小便不利。

1《本經》: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

2《別錄》:去肺中水氣,唾血,熱渴,水腫,腹滿臚脹,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縫金瘡。

3《藥性論》:治肺氣喘滿,水氣浮腫,主傷絕,利水道,消水氣,虛勞客熱,頭痛,內補不足。

4孟詵:入散用,下一切風氣水氣。

5《滇南本草》:止肺熱咳嗽。

8《綱目》:瀉肺,降氣,散血。。

7《本草求原》:治腳氣痺攣,目昏,黃疸,通二便,治尿數。

8《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風濕麻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或入散劑。外用:搗汁塗或煎水洗。

【注意】

肺虛無火,小便多及風寒咳嗽忌服。

1《本草經集注》:續斷、桂心、麻子為之使。

2《本草經疏》:肺虛無火,因寒襲之而發咳嗽者勿服。

3《得配本草》:肺虛,小便利者禁用。

【附方】

1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兩,甘草(炙)一錢。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小兒藥證直訣》瀉白散)

2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殷鮮: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淨刮上黃皮,銼細,入糯米四兩,焙乾,一處搗為末。每服米飲調下一、二錢。(《經驗方》)

3治水飲停肺,脹滿喘急:桑根白皮二錢,麻黃、桂枝各一錢五分,杏仁十四粒(去皮),細辛、干婪各一錢五分。水煎服。(《本草匯言》)

4治小便不利,面目浮腫:桑白皮四錢,冬瓜仁五錢,葶藶子三錢。煎湯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5治卒小便多,消渴:桑根白皮,炙令黃黑,銼,以水煮之令濃,隨意飲之;亦可納少米,勿用鹽。(《肘後方》)

6治糖尿病:桑白皮四錢,枸杞子五錢,煎湯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7治傳染性肝炎:鮮桑白皮二兩,白糖適量。水煎,分二次服。(《福建中醫藥》(3):26,1961)

8治產後下血不止:炙桑白皮,煮水飲之。(《肘後方》)

9治小兒尿灶丹,初從兩股起,及臍間,走陰頭,皆赤色者:水二升,桑皮(切)二升,煮取汁,浴之。(《千金方》)

十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蜀桑根白皮,陰乾搗末,烊膠,以酒和敷腫。(《千金方》)

⑾治蜈蚣毒:桑根皮搗爛敷或煎洗。(《湖南藥物誌》)

⑿治墜馬拗損:桑根白皮五斤。為末,水一升,煎成膏。敷於損處。(《經驗後方》)

【各家論述】

1李杲:桑白皮,甘以固元氣之不足而補虛,辛以瀉肺氣之有餘而止嗽。又桑白皮瀉肺,然性不純良,不宜多用。

2《綱目》:桑白皮,長於利小水,乃實則瀉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氣及肺火有餘者宜之。十劑雲,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矣。宋醫錢乙治肺氣熱盛,咳嗽而後喘,面腫身熱,瀉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皆能瀉火從小便去,甘草瀉火而緩中,粳米清肺而養血,此乃瀉肺諸方之準繩也。元醫羅天益言其瀉肺中伏火而補正氣,瀉邪所以補正也。若肺虛而小便利者,不宜用之。

3《藥品化義》:桑皮,散熱,主治喘滿咳嗽,熱痰唾血,皆由實邪郁遏,肺竅不得通暢,借此滲之散之,以利肺氣,諸證自愈。故雲瀉肺之有餘,非桑皮不可。以此治皮裡膜外水氣浮腫及肌膚邪熱,浮風燥癢,悉能去之。同甘菊、扁豆通鼻塞熱壅,合沙參、黃芪止腸紅下血皆效。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