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姚可成《食物本草》
【拼音名】Shuǐ Jīnɡ Yu
【別名】鳡魚(姚可成《食物本草》)。
【來源】為銀魚科動物太湖短吻銀魚的全體。
【原形態】
體細長,略呈圓筒形,後段較側扁。體長約7~8厘米。頭部扁平。口小,吻短鈍,下頜略長。上、下頜骨各有1排細齒,口蓋上無齒;下頜前端亦無犬齒。背鰭Ⅱ12~14,起點至吻端的距離為至尾基距離的2.5倍。臀鰭Ⅲ21~24,位於背鰭後下方,背鰭後有一小而透明的脂鰭。體柔軟,除雄魚臀鰭基部兩側各有一排較大的鱗片外,全體無鱗。生活時全體透明,從頭的背後可清楚地看到腦的形狀;死後體為乳白色。各鰭較透明,無色,體側每邊沿腹面各有一行黑色素小點。
生活於湖泊內,主食浮游動物,也食少量的小蝦和魚苗。產卵期4月。
【生境分佈】分佈江蘇太湖和沿長江中、下游的許多湖泊中,尤以太湖最著。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疏利腸胃,潤肺。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