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Shi Guā Zǐ Lian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四川越橘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accinium chengae Fang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曬乾。
【原形態】常綠灌木,高0.5-1.5cm,常呈半匍匐狀。一年生枝條有稜,紫綠色或棕綠色,疏被柔毛。老枝灰色或棕灰色,無毛。單葉互生;葉柄短;長1-2mm;葉片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1.7-2.2cm,寬1-1.4cm,先端鈍尖,微凹,基部寬楔形至鈍圓,邊緣全緣,向下反捲,表面深綠色,背面蒼白色,不脈在兩面均稍微凸起,側脈不明顯。花單生或2-4朵成短總狀,腋生;苞片2-3對,卵形或卵狀三角形;小苞片2枚,著生花梗下部;萼筒裂片5,三角狀卵形,長1.5-2mm,邊緣被短纖毛;花冠鍾狀,白色或乳白色,有淡紅色脈紋,長5-6mm;雄蕊10,著生花冠上,花絲略被毛。花藥背部有2短距,藥管長於藥室2倍。子房下位,10室,花柱纖細,光滑無毛。果球形,淡紫色,花萼宿存。花期5月,果期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m的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四川峨眉山。
【性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主治跌打腫痛;腰扭傷。
【用法用量】內服:泡酒,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