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Shi Guā Zǐ Lian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石生越橘的枝葉。
【原形態】常綠灌木,高50~150厘米。1年生小枝呈方形,紫綠色甙棕綠色,罕為淡灰色,散生長毛;1年以上的小枝灰色或灰棕色,光滑。葉互生,厚革質;橢圓形至橢圓長方形,長17~22毫米,寬10~14毫米,兩端均呈鈍尖,全緣,向下捲曲;葉柄長2毫米,散生長毛。花2~4朵,成腋生傘房花序;花梗纖細;花萼真徑2毫米,紫綠色,裂片5,三角形,邊緣有毛;花冠壺形,長5~7毫米,白色或黃色,鑲以淡紅色條紋,裂片5,三角卵形,長2毫米;雄蕊10,花絲略被毛,花藥黃色,具錐須2枚;子房下位,略被白色毛,花柱纖細,柱頭細小。漿果球形,逕約6~8毫米,淡紫色,花萼宿存。花期5月。
【生境分佈】生長於山區的林邊半陰處。分佈四川峨眉山。
【性味】性涼,味苦辛,無毒。
【功能主治】通經散瘀。治跌打損傷及閃腰挫氣。
【用法用量】內服:浸酒,0.5~1兩(一日量)。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