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品原植物始載於《救荒本草》,名丁香茄苗,云:亦名天前兒。延蔓而生。人家園籬邊多種。莖紫多刺,籐長丈餘。葉似牽牛葉甚大,而無花叉;又似初生嫩苘葉卻小。開粉紫邊紫色心筒子花,狀如牽牛花樣。結小前如了香樣而大,有子如白牽牛子,亦大。《綱目》在牽牛子條下載:白者人多種之。其蔓微紅,無毛有柔刺,斷之有濃汁。葉團有斜尖,並如山藥莖葉。其花小於黑牽牛花,淺碧紅色。其實蒂長寸許,生育枯白。其核白色稍粗
【拼音名】Tiān Qie Zi
【來源】
藥材基源:為旋花科植物丁香茄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lonyction muricatum (L.) G. Don [Convolvulus muricatus L.;Ipooea muricata (L.) Jacq.]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果熟時采收,取出種子,除去果殼,曬乾。
【原形態】丁香茄 ,一年生粗壯纏繞草本。莖圓柱形,具側扁的小瘤狀突起,幼枝綠色,老枝污紅色。單葉互生,具長葉柄;葉片心形,先端長銳尖或尾狀尖,上面草綠色,具稀疏平展的微柔毛或無毛,下面稍蒼白色,具密集的露狀小點;脈極突出。花單一或成腋生的捲曲花序,具短而粗的總花梗;花梗肉質,棒狀,果熟時極增粗;花兩性;萼片5,卵形,肉質,無毛,邊緣膜質透明,先端具芒,果熟時顯著增大;花冠紫色或淡紫色,花冠管長圓柱形,冠簷漏斗狀,裂片5,三角形;雄蕊及花柱不伸出或微伸出花冠外;雄蕊5,花絲長,花藥大,基部心形;花盤淺杯狀;子房無毛,2室,柱頭大,2球狀。蒴果球狀卵形,具銳尖頭。種子4顆,三稜形,黑色。花、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80-1200m的灌叢中或河漫灘干壩等處。
資源分佈:雲南南部有野生,河南、湖北、湖南有栽培。
【性狀】
性狀鑒別:種子卵圓形,略扁,長8-9mm,寬6-7mm。表面淡棕黃色,平滑光亮,背面弓形隆起,中央微顯縱溝,腹面為一稜線,稜的一端具明顯圓形白色的種臍凹下。質硬,橫切面淡黃色,可見2片皺縮折疊的子葉。氣微,味微辛、苦。
顯微鑒別:種子橫切面:柵狀組織層徑向長約265μm,營養層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簇晶直徑約36μm,子葉組織中的分泌腔直徑約至85μm。
【化學成份】天茄種子中含有麥角生物鹼(ergot alkaIoids)。
【藥理作用】天茄種子生物鹼成分對金黃色化膿微球菌、枯草芽胞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有較強的抗細菌、真菌活性。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瀉下;解蛇毒。主治大便秘結;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