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

【出處】

出自《本草經集注》。

1.《本草圖經》:桃核仁並花、實等,今處處皆有之,京東、陝西出者尤大而美。大都佳果,多是圃人以他木接根上栽之,遂至肥美,殊失本性,此等藥中不可用之,當以一生者為佳。七月采核破之,取仁陰乾。今都下市賈多取炒貨之,雲食之亦益人。然亦多雜接實之核,為不堪也。

2.《綱目》,惟山中毛桃,即《爾雅》所謂榹桃者,小而多毛,核粘味惡,其仁充滿多脂,可入藥用,蓋外不足者,內有餘也

【拼音名】Tao Ren

【英文名】Peach Seed

【別名】桃核仁、桃核人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mygdalus persica L.[Prunus persica (L.) Batsch.]2.Amygdalus davidiana (Carr.)C.de Vos ex Henry[Persica davidiana Carr.;Prunus davidiana (Carr.) Franch.]

采收和儲藏:6-7月果實成熟時採摘,除去果肉及核殼,取出種子,曬乾。放陰涼乾燥處,防蟲蛀、走油。

【原形態】

1.桃 落葉小喬木,高達3-8m。小枝綠色或半邊紅褐色,無毛。葉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狀;葉柄長1-2cm,通常有1至數枚腺體;葉片橢圓狀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無毛。花通常單生,生於葉開放,直徑約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無毛。葉柄長7-12mm,具腺點。花通常單生,直徑約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外被絨毛;花瓣5,倒卵形,粉紅色;罕為白色;雄蕊多數,子房1室。花柱細長,柱頭小,圓頭狀。核果近球形,直徑5-7cm,表面有短絨毛;果肉白色或黃色;離核或粘核。種子1枚,扁卵狀心形。花期3-4月,果期6-7月。

2.山桃 落葉小喬木,高5-9m。葉互生;托葉早落;葉柄長1.5-3cm;葉片卵狀披針形,長4-8cm,寬2-3.5cm,花單生,萼片5,花瓣5,闊倒卵形,粉紅色至白色。核果近圓形,黃綠色,表面被黃褐色柔毛。果肉離核;核小,堅硬。種子1顆,棕紅色。花期3-4月。果期6-7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1200m的山坡、山谷溝底或荒野疏林及灌叢內。

資源分佈:1.桃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2.分佈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河南、四川、雲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1.桃 喜陽光和溫暖的氣候,在肥沃高燥的砂質壤土中生長最好。怕澇,在低窪鹼性土壤中生長不良。幼樹抗寒力弱,容易凍梢。耐修剪,壽命較短。

2.山桃 喜光,在半陰處也能生長,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貧瘠、荒山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 1. 桃 以嫁接繁殖為主。用山桃、毛桃、為砧木,可增強其抗澇、抗寒性。供砧木用桃核在濕沙中完成春化階段,使硬殼容易裂開,易於發芽,3月播種,4月上旬即可出芽。有經沙藏的種子,可在秋季播種,選地勢高燥的圃地培育桃苗,苗木生長迅速,當年秋季幼苗可長20-30cm高。芽接一般以8月下旬、中旬為宜,多採用丁字形芽接法,或在春季4月上旬進行枝接,多採用切接、腹接和劈接法。

2.山桃 用種子繁殖。6-9月份摘下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將種子在水中沖洗乾淨,撈出晾乾,沙藏。春播,3月上旬進行至4月初播種,把經過沙藏種子取出,按行株距35cm×(20-30)cm,深5-6cm穴播,覆土,澆水,15d左右可出苗。幼苗在苗圃培育1-2年出圃定植。秋播於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可以當年采收的種子,不經沙藏處理,直接播種,於翌年春生苗。山桃苗木一般常作為桃樹品種的砧木。

田間管理 1.桃 注意整形修剪,加強土、肥、水管理。

2 .山桃 幼苗出土後,應及時進行追肥、澆水、中耕除草。定植結果後,於每年的冬季進行修剪,剪除徒長枝、過密枝、病蟲枝、細弱枝,使通風透光,提高果實的產量。

病蟲害防治1.桃 抗病能力弱,量易遭受蟲害。桃炭疽病,主要為害果實,也為害葉和新梢,發芽前噴波美3度石硫合劑,發芽後噴65%代森鋅500倍液2-3次。流膠病,發生在樹枝幹,加強栽培管理,枝幹塗白,預防凍害和日燒傷,防治蛀食枝幹的害蟲。桃蚜,為害葉片,發芽前噴波美3度石硫合劑,生長期用2.5%溴氰菊酯5000倍液。

2.山桃 桃縮葉病,為害葉片、新梢、果實,嚴重時造成落葉甚至枝條枯死。發芽前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蟲害有桃芽、桃粉蚜。

【性狀】

性狀鑒定:桃仁 種子呈扁橢圓形,先端具尖,中部略膨大,基部鈍圓而偏斜,邊緣較薄。長1.2-1.8cm,寬0.8-1.2cm,厚2-4mm。表面紅棕色或黃棕色,有細小顆粒狀突起。尖端一側有一稜線狀種臍,基部有合點,並自該處分散出多數棕色維管束脈紋,形成佈滿種皮的縱向凹紋,種皮薄。子葉肥大,富油質。氣微,味微苦。

2.山桃仁 種子呈卵圓形,基部偏斜,較小而肥厚。長0.9-1.5cm,寬約7mm,厚約5mm。種皮紅棕色或黃棕色,表面顆粒較粗而密。

勻以飽滿、種仁白、完整為佳。

顯微鑒別:1.桃仁 黃白色。1種皮外表皮石細胞,單個散在或2-5(-11)個連接成行或聚集成群。側面觀多呈貝殼形、盔帽形或弓形,逕向54-153μm,底部切向18-180μm,突出於表皮層的部分呈拱形,壁厚約34μm,層紋細密整齊,孔溝無稀少,底部壁厚約12μm,層紋少見,孔溝及紋孔較密,胞腔內含淡棕色物,表面觀呈類圓形、圓多角形,或類方形,紋孔大而較密。另有紡錘形石細胞,寬約至230μm。2種皮外表皮細胞橙紅色或櫻紅色,呈類圓形或多角形,常與石細胞連生。3種皮內表皮細胞淡黃棕色或紅棕色,斷面觀為1列類長方形色素細胞,表面呈類多角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4內胚乳細胞,壁稍厚,胞腔內含脂肪油滴。5子葉細胞含糊粉及脂肪油滴。

2.山桃 黃白色。1種皮外表皮石細胞,側面觀呈貝殼形、矩圓形、橢圓形或長條形,逕向81-198(-279)μm,切向27-128(-198)μm,突出部分近圓拱形,壁厚約34μm,層紋細密整齊,孔溝無或稀少,底部壁厚薄不勻,薄處層紋少見,孔溝較密,厚處層紋明顯,無孔溝;表面觀呈類圓形、類六角形、長多角形、類方形或類斜方形,有的一端銳尖,壁厚薄相間,角隅處特厚,層紋明顯,壁厚處有孔溝。偶見非腺毛狀石細胞,長至234μm,直徑23-42μm。2草酸鈣簇晶少數,直徑12-27μm。另有種皮外表皮細胞、種皮內表皮細胞、內胚乳細胞及子葉細胞。

【化學成份】桃仁含苦杏仁甙(amygdalin),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24-methylene cycloartanol),檸檬甾二烯醇(citrostadienol),7-去氫燕麥甾醇(7-dehydroavenasterol),野櫻甙(prunas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菜油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campe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β-谷甾醇-3-O-β-D-(6-O-棕櫚酰)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6-O-palmityl)glucopyranoside],β-谷甾醇-3-O-β-D-(6-O-油酰)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6-0-oleyl)glucopyranoside],菜油甾醇-3-O-β-D-(6-O-棕櫚酰)吡喃葡萄糖甙[campesterol3-O-β-D-(6-O-palmityl)glucopyranoside],菜油甾醇-3-O-β-D-(6-O-油酰)吡喃葡萄糖甙[campesterol3-O-β-D-(6-O-o-leyl)glucopyranoside],甲基-a-D-夫喃果糖甙(methyl-a-D-fructofuranoside),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β-D-glucopyranoside),色氨酸(tryptophane),葡萄糖(glucose)及蔗糖(sucrose)。還含綠原素(chlorogenic acid),3-咖啡酰奎寧酸(3-caffeoylquinic acid),3-對香豆酰奎寧酸(3-ρ-coumaroylquinic acid),3-阿魏酰奎寧酸(3-feruloylquinic acid),甘油三油酸酯(triolein)。又從桃仁中分離到2種蛋白質成分PR-A和PR-B,有強的抗炎鎮痛藥理活性。桃仁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為油酸(oleic acid)和亞油酸(linoleic acid)。

【藥理作用】

1.祛瘀血作用:本品水煎醇沉液可使離體兔耳靜脈血管流量增加,有舒張血管作用。給麻醉犬動脈注射,能增加股動脈血流量及降低血管阻力,對血管壁有直接擴張作用。本品還有抑制血液凝固和溶血作用。桃仁提取物50mg/ml,脾動脈內給藥可使麻醉大鼠肝臟微循環內血流加速,並與劑量相關,提示對肝臟表面微循環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抗炎作用:本品在的蛋白成分中的兩個均一蛋白成分,靜脈注射給藥,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反應,均有顯著抑製作用。

3.抗過敏作用:桃仁水提物能抑制小鼠血清中的皮膚過敏抗體及鼷鼠脾溶血性細胞的產生,其乙醇提取物口服能抑制小鼠含有皮膚過敏性抗體的抗血清引起的PCA反應(被動皮膚過敏反應)的色素滲出量。

4.其它作用:苦否仁甙,有鎮咳作用。桃仁中的脂肪油(扁桃油)有驅蟲作用,對蟯蟲的驅蟲效果為80.8%,對蛔蟲效果為70%。

【毒性】對正常大鼠有降壓作用,乃中毒所致。桃仁提取物0.5g(相當生藥4.0g)溶於 1ml水中,每日飼喂大鼠,共 1周,對血糖、血清蛋白、肝功能檢查,及肺、心、肝、脾、腎及腎上腺的組織學檢查,皆無異常。

【炮製】除去硬殼雜質,置沸水鍋中煮至外皮微皺,撈出,浸入涼水中,搓去種皮,曬乾,簸淨。

【性味】苦甘;平;無毒

【歸經】心;肝;大腸;肺;脾經

【功能主治】破血行瘀;潤燥滑腸。主治經閉;症瘕;熱病蓄血;風痺;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注意】

孕婦忌服。

1.《醫學入門》:血燥虛者慎之。

2.《本草經疏》:凡經閉不通由於血枯,而不由於瘀滯;產後腹痛由於血虛,而不由於留血結塊;大便不通由於津液不足,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