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寶玉,男,於1927年出生在遼寧省阜新縣長營子村,九歲始隨師練習蒙古文,藏文和漢文,並系統學習了蒙醫「四部醫典」和「蘭塔部」等醫藥經典著作。經過九年的刻苦學習,於1945年轉入佛寺曼巴醫校。
1949年畢業後,到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蒙醫診療所工作,在1950年,又參加該地區舉辦的衛生進修班學習西醫,1958年,到呼和浩特參加內蒙古衛生廳進修班,繼續深造。結業後,在烏蘭浩特成立了「中蒙醫學校」,培養中蒙醫藥人才。並擔任了四年教師職務。其間,總結多年的經驗,根據所掌握的基礎理論,編寫了適合中等醫藥學校使用的《蒙醫學基礎理論》,《蒙醫內科學》、《蒙醫婦科學》,《蒙醫兒科學》等教材。在蒙醫基礎理論裡,繼承和發揚了「陰陽五行學說」,較系統地論述了「赫依(氣)」、「協日(疸)」、「巴達干(痰)」在體內的存在。運行和功能」。在呼盟中蒙醫學校任教四年後,調到內蒙古醫學院任教。在原來教材的基礎上,他重新編寫了《蒙醫婦科學》。後又調至科右前旗醫院蒙醫科任主任,由於有較深的醫術和好的醫德醫風,解除了許多當地流行的疾病,受到了廣大農牧民的讚揚和信任。1968年始,又調到烏蘭浩特市蒙醫院門診任主任。1970年,下到科右前旗額爾格圖蘇木衛生院行醫。1971年,受聘烏蘭浩特市蒙藥廠為技術指導員。1974年,白寶玉被調到白城地區衛校任教員,編寫了《蒙醫病理學》。1980年調到內蒙古中蒙醫研究所蒙醫研究室任主任。臨床結合高寒地區特點進行研究,尤其對「風濕性心臟病」有特殊的治方經驗和效果。能用蒙醫蒙藥控制早期「風心病」的發展。1964年,對「食道癌」進行了臨床觀察,可緩解病情,延長病人的壽命。1965年對「肝硬化」進行了研究,能使病人腹水消失,各項症狀減輕,獲得了顯著的效果。還善長於治療婦女白帶多,月經不調,腰腿疼痛及不孕症,小兒麻痺症等疾病。陸續在報刊上發表了「簡述蒙醫基礎理論」,「論蒙醫診斷」等文章。1982年,在內蒙古自治區蒙醫學術會議上宣讀的「蒙醫藥防治高血壓病的探討」一文,用蒙醫理論首次全面系統地研究了高血壓病的病因、病機,在防治高血壓病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論和觀點,引起了蒙醫學界的關注。獨立完成了《蒙醫生理學》,已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白寶玉工作認真負責,精益求精,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平易近人,服務態度好,1952年至1956年,連續五年被評為烏蘭浩特市選進工作者,1961年還參加了內蒙古自治區「文教衛生群英會」,1978年,被選為科右前旗人民代表。
白寶玉參加過《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分卷》臨床部分的編寫、審稿,定稿等工作。1984年,參加了內蒙古醫學院中醫系科研成果鑒定委員會。曾任過內蒙古衛生廳《蒙醫研究班》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委員。是內蒙古政協第五、六屆委員會委員。現任內蒙古蒙醫學會常務理事,內蒙古中蒙醫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