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Xiǎo Sān Kē Zhēn
【別名】小黃連、三爪黃連、小黃連刺(《雲南中草藥》)。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金花小檗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曬乾。
【原形態】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約1米。根橫走,外皮粗糙,有鬚根。枝半平臥,紅褐色,微有柔毛,有槽。刺三分又,細瘦,長1~2厘米。葉簇生,革質,倒卵狀匙形或倒披針形,長6~25毫米,寬3~6毫米,先端圓鈍、截形或近急尖,有時具短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灰綠色,下面灰色,微有粉,兩面網脈明顯,無柄。花4~7朵簇生於葉腋,金黃色,直徑約7毫米;花梗長4~7毫米;小苞片3,卵形;萼片6,花瓣狀,排列成2輪;花瓣倒卵形,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漸狹;子房有3~5胚珠。漿果近球形,粉紅色,有縮存短花柱。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灌叢中或山問路旁。分佈雲南、貴州、湖北、四川等地。
【化學成份】根含小檗鹼,故可作為黃連之代用品。
【性味】《雲南中草藥》:苦,寒。
【功能主治】
1《雲南中草藥》:清熱解毒,消炎,止痢。治痢疾,瘡癰腫痛,結膜炎,小兒口腔糜爛。
2《雲南中草藥選》:治腸炎,肺炎,上呼吸道炎症,急性結合膜炎,乳腺炎,急性黃疸型肝炎,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滴眼或研末撒。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