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拼音名】Xiǎnɡ Ye Yanɡ
【別名】白楊樹、綿楊
【來源】
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響葉楊的根皮、樹皮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pulus adenopoda Maxim.
采收和儲藏:多在冬、春季采收,趁鮮剝取根皮和樹皮,鮮用或曬乾;夏季采收葉,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喬木,高達15-30m。樹皮灰白色,光滑;老時深灰色,縱裂。小枝暗赤褐色,被柔毛;老枝灰褐色,無毛。芽 圓錐形,有粘質,無毛。葉互生,葉柄側扁,長2-8(-12)cm。頂端有2顯著腺點;葉片卵狀圓形或卵形,長5-15cm,寬4-7cm,先端長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邊緣有內曲圓鋸齒,齒眼有腺點。葇荑花序小垂,雄花序長6-10cm,苞片條裂,有長緣毛,花盤齒裂。果序長12-20(-30)cm;花序軸有毛;蒴果卵狀長橢圓形,長4-6mm,先端銳尖,無毛,有短柄,2瓣裂。種子倒卵狀橢圓形,長4-6mm,先端銳尖,無毛,有短柄,2瓣裂。種子倒卵狀橢圓形,長約2.5mm,暗褐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2500m的陽坡灌叢中、雜木林中,或沿河兩旁,有時成小片純林或與其他樹種混交成林。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苦;性平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活血通絡。主治風濕痺痛;四肢不遂;齲齒疼痛;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風痺、四肢不遂,乾燥樹皮(去粗皮)五錢,酒蒸服。治齲齒,葉,水煎含漱。治損傷瘀血腫痛,根皮加苦參、蛇葡萄根等量,和酒糟搗爛包敷傷處。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