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貴陽民間藥草》
【拼音名】Xue Ren Shēn
【來源】為豆科植物綠葉胡枝子的根。全年可采。採挖後,去掉粗皮鮮用或曬乾用。
【原形態】
綠葉胡枝子,又名:木本胡枝子、白氏胡枝子、山附子、三葉青、三頭草、金腰帶、三葉枝、山烏豆、知天文、蜞藥、豆莢、女金丹、土附子、粘衣草。
落葉灌木,高1~2米。3出復葉,小葉長卵形或橢圓形,長1.8~7厘米,寬1~4厘米,先端急尖,黃綠色,上面光滑,有白毛,下面有淺棕色毛,尤以中脈附近為多。總狀花序,腋生;小苞片2,在花萼之下;萼片披針形,5裂,具密毛;花冠蝶形,長8毫米,黃色,翼瓣和旗瓣的基部常為紫色,旗瓣較龍骨瓣為短;雄蕊10,兩體;子房上位,花柱內彎,柱頭小,頂生。莢果長倒卵形,有網狀脈,下部及柄具絨毛。花期7~8月。果期9月。
本植物的莖皮(木本胡枝子皮)、葉(木本胡枝子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叢林或路旁雜草中。分佈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貴州、湖北、四川、山西、甘肅等地。產於貴州、福建等地。
【性狀】根頭部形大而不規則,表面粗糙;下部較細長,表面有細微的縱皺紋;全體均有皮孔,外皮呈灰棕色,去皮後內顯灰紫色。質堅硬,斷面淡黃色,纖維性,稍有香氣。
【性味】
辛微苦,溫。
1《福建民間草藥》:苦辛,溫。
2《貴陽民間藥草》:澀微苦,平,無毒(煮熟後味香甜)。
【歸經】《閩東本草》:入肺、脾二經。
【功能主治】
解表,化痰,利濕,活血。治傷風發熱、頭痛、咳嗽,淋濁,婦女血瘀腹痛,血崩,癰疽,丹毒。
1《福建民間草藥》:活血,行氣,除濕,解毒。
2《閩東本萆》:達表宣熱,化痰止嗽。治傷風咳嗽,惡寒發熱,頭身疼痛,小兒驚風,蛔蟲腹痛,婦人瘀血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燉肉。外用:搗敷。
【附方】
1治小兒痰哮:血人參干根一兩。水煎一杯,沖蜂蜜服。(《閩東本草》)
2治肺癰:鮮血人參、苦錦各二兩。焙焦,研末,拌豬肝服。(《閩東本草》)
3治紅淋白濁:血人參二兩,牛耳大黃五錢,牛膝五錢。煎水後,以鯽魚四兩,割開不洗,用姜二錢,蔥一錢,醋四、五錢。煎湯服。(《貴陽民間藥草》)
4治全身發黃,四肢無力:血人參三兩,豆腐半斤,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