菥蓂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

【拼音名】Xī Minɡ

【英文名】Boor''s Mustard Herb

【別名】大薺、蔑菥、大蕺、馬辛、析目、榮目、馬駒、老薺、郭璞注、遏藍菜、花葉薺、水薺、老鼓草、瓜子草、蘇敗醬。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laspi arvense L.

采收和儲藏:5-6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收,曬乾。

【原形態】菥蓂 一年生草本,高9-60cm,無毛。莖直立,不分技或分枝,具稜。基生葉葉輛長1-3cm;葉片倒卵狀長圓形,長3-5cm,寬l-1.5cm,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抱莖,兩側箭形,邊緣具疏齒。總狀花序頂生;花白色;萼片4,直立,卵形,先端圓鈍;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2-4mm,先端圓鈍或微凹;雄蕊6,分離;雌蕊1,子房2室,柱頭頭狀,近2裂,花柱短或長。短角果近圓形或倒寬卵形,長8-16mm,扁平,周圍有寬翅,先端有深凹缺。種子5-10顆,卵形,長約1。5mm,稍扁平,棕褐色,表面有顆粒狀環紋。花果期5-7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平地路旁、溝邊或村落附近。

資源分佈:分佈幾乎遍及全國。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長15-55cm。根細長圓錐形;表面灰黃色;質硬脆,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莖圓柱形,直徑l-5mm;表面灰黃色或灰綠色,有細縱稜;質脆易折斷,折斷面中央有白色疏鬆的髓。葉多碎落。總狀花序生於整枝頂端及葉腋。短角果卵圓形而扁平,長0.8-1.5cm,寬0.5-1.3cm;表面灰黃色或灰綠色,中央略隆起,邊緣有寬翅,寬1.5-3mm,兩面中央各有1縱稜線,先端凹陷,基都有細果柄,長約1cm;假隔膜縱分成2室,每室有種子5-7粒,果實開裂後,留下一紡錘形的白色膜狀中隔。氣微,味淡。以果實完整、色黃綠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類方形薄壁細胞,外平周壁增厚,稜背處尤厚。皮層為5-10餘列薄壁細胞。中柱鞘纖維淺黃色,數個至十數個成群,壁微木化或非木化。韌皮部狹窄,木質部導管多角形,直徑10-55μm,淺黃色,常數個成群。維管束間為淺黃色的木化纖維所充滿,寬10-25列細胞。髓部寬闊,周圍5-10列細胞壁稍厚,木化,具圓形或長形單紋孔。

【化學成份】全草含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內有黑芥子甙(sinigrin)。

【藥理作用】黑芥子甙本身無刺激性,一旦水解成芥子油後,刺激性很強,有殺菌作用。亦可用於痛風,以增加尿酸排泄。

【鑒別】理化鑒別 取本品果枝粉末1g,加石油醚(沸程30-60℃)5ml,冷漬24h,濾過。濾渣揮盡溶劑,加甲醇5ml,於70℃水溶中回流30min,趁熱過濾。取濾液1-2滴於表面皿上,滴加3%碘一重氧化銷試液(重氮化鈉0.3g,溶解於01mol/L的碘試液10ml中即得)1-2滴,混勻,即有細小的氣泡產生。(檢查芥子甙)

【性味】苦;甘;微寒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治目赤腫痛;肺癰;腸癰;洩瀉;痢疾;白帶;產後瘀血腹痛;消化不良;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鮮品加倍,鮮品加倍。

【附方】1治腎炎: 菥蓂鮮全草一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2治產後子宮內膜炎: 菥蓂干全草五錢。水煎,調紅糖服。 (《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綱目》:和中益氣,利肝明目。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