菥蓂

【出處】《本經》

【拼音名】Xī Minɡ

【別名】大薺(《爾雅》),蔑菥、大蕺、馬辛(《本經》),析目、榮目、馬駒(《吳普本草》),老薺(《爾雅》郭璞注),遏藍菜(《救荒本草》),花葉薺、水薺(《植物名實圖考》),老鼓草(《中國藥植志》),瓜子草(《中藥志》),洋辣罐(《遼寧經濟植物誌》),蘇敗醬、敗醬草。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全草。5~6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收,曬乾。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體光滑無毛。莖直立,圓柱形,有分枝,表面粉綠色。單葉互生;根生葉有短柄,莖生葉無柄,基部抱莖;葉片橢圓形、倒卵形或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2厘米,先端尖,基部箭形,邊緣具稀疏淺齒或粗齒,兩麵粉綠色,中脈在背面隆起,側脈不明顯。總狀花序腋生及頂生,長10~20厘米:花萼4片,卵形,長2~2.5毫米,寬1.5毫米,綠色,邊緣白色膜質;花瓣4片,十字形排列,倒卵圓形,長約3.5毫米,寬1毫米,先端圓鈍,基部漸狹,白色;雄蕊6,4強,花藥卵形,背著,2室,縱裂,花絲粗壯;雌蕊1,子房卵圓形而扁,先端微凹,綠色,2室。短角果扁平,卵圓狀,長8~13毫米,寬6~10毫米,具寬翅,先端深裂,熟時淡黃色,沿中央頂端向下開裂。種子小,卵圓形而扁。花期4~7月。果期5~8月。

本植物的種子(菥蓂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草地、路旁或田畔。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產江蘇、浙江、湖南等地。

【性狀】

乾燥的帶果全草,莖呈圓柱形,表面灰黃色;質脆,易斷,中央有白色疏鬆的髓。葉大多碎落。頂端有總狀果序,果實扁橢圓形,邊緣有翅。

部分地區將本品作敗醬使用,參見敗醬條。

【化學成份】全草含黑芥子甙,經酶作用後產生芥子油。

【藥理作用】黑芥子甙本身無刺激性,一旦水解成芥子油後,刺激性很強,有殺菌作用。亦可用於痛風,以增加尿酸排泄。

【性味】

甘,平。

1《綱目》:甘,平,無毒。

2《福建中草藥》:微苦,平。

【功能主治】

治腎炎,子宮內膜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附方】

1治腎炎:菥蓂鮮全草一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2治產後子宮內膜炎:菥蓂干全草五錢。水煎,調紅糖服。(《福建中草藥》)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