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綱目》
【拼音名】Xianɡ Mu Pi
【別名】櫟木皮(《本草拾遺》),櫟樹皮(《日華子本草》)。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麻櫟的根皮或樹皮。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橡實條。
【性味】《本草拾遺》:味苦,平,無毒。
【功能主治】
治瀉痢,瘰疬,惡瘡。
1《本草拾遺》:主惡瘡中風犯毒露者,取煎汁洗瘡,當令膿血盡止。亦治痢。
2《日華子本草》:治水痢,消瘰疬,除惡瘡。
【附方】治諸瘡因風致腫:櫟根皮三十斤,銼,水三斛,煮令熱,下鹽一把,令灼灼然熱以浸瘡,當出膿血,日日為之,差止。(《千金方》)
【臨床應用】治療阿米巴痢疾:取櫟樹皮1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1500毫升。成人日服3次,每次30~50毫升,連服3~7天。服藥後1~2天開始見效。經700餘例觀察,有效率約85%。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