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說一豆科》。
【拼音名】Ye Huǒ Qiu
【英文名】all-grass of Wild Clover
【別名】野車軸草、豆參、也火球、野火萩。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野火球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folium lupinaster L.
采收和儲藏:秋季割取全草,除去雜質,曬乾。
【原形態】野火球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有柔毛。根紡錘狀,參形,粗壯,紅褐色。莖直立,略呈四稜形,有分枝。掌狀復葉,互生;小葉片5,葉片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2-4cm,寬0.5-1.2cm,先端尖,邊緣具細鋸齒,兩面具明顯葉脈,被微毛,無柄;托葉膜質鞘狀,抱莖,具脈紋。頭狀花序膠生或頂生,花梗短,花球形,多數,淡紅色至紅紫色;萼鍾狀,萼齒狹披針形,比萼長2倍,有柔毛;旗瓣橢圓形,基部稍窄,先端鈍或圓,冀瓣長圓形,基部具耳及爪,先端稍寬,龍骨瓣短於翼瓣,具短耳和爪,先端常有一小突起;子房橢圓形,花柱長,上部彎曲,柱頭小,頭狀,具柄。莢果長圓形,膨脹,無毛,灰棕色,具短柄。種子近圓形,灰綠色。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濕地、灘甸邊、林緣、草甸草原、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全草長30-60cm。根多分枝。莖略呈四稜形,表面有細縱紋,質脆,易折斷。掌狀復葉;托葉膜質,鞘狀抱莖。小葉5,多皺縮,捲曲,完整者展平後呈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2.5-4cm,寬0.5-1.2cm,邊緣具細鋸齒,兩面側脈隆起,下面中脈有稀疏柔毛,近無柄。有時可見暗紅紫色頭狀花序及線狀長圓形莢果。氣微,味淡。
【性味】味苦;性平
【歸經】肺;心;肝經
【功能主治】止咳;鎮痛;散結。主治咳喘;淋巴結核;痔瘡;體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取汁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鎮靜、止咳、止血的功用。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