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Yun Xiānɡ Cǎo
【英文名】Remote Lemongrass Herb, Herb of Remote Lemongrass
【別名】韭葉芸香草、諸葛草、香茅筋骨草、小香茅草、茅草筋骨、香茅草、臭草、韭葉芸香草、石灰草、黃柏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芸香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mbopogon distans (Nees ex Steud.)W.Wats[Andropogon distans Nees ex Steud.]
采收和儲藏:夏末初秋割取地上部分,曬乾或晾乾。
【原形態】芸香草,多年生草本。有香氣。稈較細,叢生,高40-110cm,直立,無毛。葉鞘無毛,基部者多破裂,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鈍圓,長2-3mm,先端多不規則地破裂;葉片狹線形,長達25cm以上,寬1-5mm,扁平或邊緣外卷,兩面具白粉。假圓錐花序稀疏,窄狹,長15-45cm;總狀花序孿生,成熟後叉開或向後叉開,帶黑紫色,長1.5-2.5cm,具3-5節,其下托以1.8-2.5cm之佛焰苞;穗軸節間長約3mm,邊緣被白色短柔毛;同性對小穗之有柄者完全退化,或僅存一發育不良的穎;無柄的結實,小穗長圓狀披針形,長5.5-7.5mm,基盤具白色短毛;第1穎先端具2微齒,具2脊,脊上部具極狹的翼,背面中部以下淺凹陷或微呈波狀形皺折,脊間具2-4脈,第2穎舟形,先端急尖,邊緣膜質或具小纖毛,脊上無翼;第1外稃較穎短1/3,極狹,先端具2裂齒,芒從齒間伸出,長約12mm,中部膝曲,內稃缺如;雄蕊3,花藥長約2.5mm。花、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草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
【栽培】生物學特性 宜生長在較溫暖的氣候環境中,以排水良好的坡地為佳。 栽培技術 用種子或分株繁殖。但在較大面積生產時,用種子直播較好。於3月至4月播種。在整好的地上,開1.3m寬的高畦,按行、株距各約33cm開穴,深7-10cm。把種子和草木灰用少一人畜糞水充分拌勻,便成種子灰,每1hm2用種子15-22.5kg,施人畜糞水後,把種子灰撒到穴裡,覆土。 田間管理 播種後,要中耕除草3-4次。第1次在苗高4-6cm時;第2次在苗高13-17cm時,結合除草進行勻苗、補苗;第3次在9月收穫後;第4次在11月左右。以後每年都要耕除草3-4次。在每次除草後追肥1次,一般以人畜糞水為主,也可在春、夏兩季使用氮素化肥。
【性狀】性狀鑒別 全草長40-110cm,莖稈叢生,細弱,外表灰綠色至深綠色,有時帶紫色,節部膨大。葉片狹條形,長25-70cm,寬1-6mm,邊緣有時外卷,兩面均無毛,被白粉;葉鞘無毛,基部常破碎而內卷,內面淺紅色;葉舌鈍圓,長2-4mm,膜質,先端多不規則破裂。具特異香氣,味辛辣,嚼時有清涼麻舌感。以色灰綠、粗壯、葉多、香氣濃烈者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成:表皮細胞1列,外壁稍厚,下皮纖維5-7列,細胞壁厚,木化,間有數個小形禾本得型維管束成輪狀排列。中柱內維管束禾本科型,2-3輪排列,木質部排列成V形,原生木質部導管1-2個在末端,導管旁薄壁細胞有時皮裂,維管束周圍有1-2列纖維細胞形成纖維束鞘。髓部寬廣,由薄壁細胞組成。 葉橫切面:上表皮由1列大型運動細胞組成,細胞方形或長方形。葉肉細胞分化不明顯。維管事禾本科型,周圍有薄壁細胞組成的鞘,上下兩側的表皮內方均有纖維群分佈。下表皮細胞小,切向延長,有氣孔和毛茸。
【化學成份】全草含酸性皂甙類物質、鞣質、蛋白質、粘液質、苦味質、糖類及酚性物質。鮮草含揮發油0.7-1.O%,葉含揮發油約1.8%,花軸約0.5%,莖少於0.05%。揮發油中含胡椒酮(piperitone)40-50%、蒈烯-4(carene-4)20%、牻牛兒醇(geraniol)10%、牻牛兒酸乙酯(ethyl geranate)10%,尚有牻牛兒醛(geranial)、檸檬烯(limonene)等。 還含茴香醛(anisaldehyde)和α-松油醇(α-terpineol),2R-(2α,4aβ,8α,8aα)-十氫-8α-羥基-α,α,4a,8-四甲基-2-萘甲醇[2R-(2α,4aβ,8α,8aα)-decahydro-8α-hydroxy-α,α,4a,8-tetramethyl-2-naphthalenemethanol]。
【藥理作用】
1.平喘作用:對於用組織胺噴霧法引起的豚鼠支氣管痙攣,芸香草中所含的揮發油(芸香油)2.4ml/kg肌肉注射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從芸香油中分離出來的胡椒酮在1.2ml/kg時也有相同或更強的效果,而亞硫酸氫鈉胡椒酮作用不顯著。對離體豚鼠支氣管平滑肌,芸香油和胡椒酮皆有明顯的直接擴張作用,後者的作用比前者大1倍以上,比氨茶鹼還強。亞硫酸氧鈉胡椒酮的作用較弱且不穩定。
2.止咳作用:芸香油和胡椒酮(2.4ml/kg,肌肉注射)對電刺激豚鼠喉上神經所致咳嗽反射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後者劑量減少一半時,作用仍比芸香油強。亞硫酸氫鈉胡椒酮則無明顯作用。芸香油或胡椒酮大劑量對豚鼠均有明顯的中樞抑製作用,後者用至2.4ml/kg時,有顯著加強戊巴比妥鈉的麻醉作用。因此它們的止咳作用是選擇性地抑制咳嗽中樞,還是由於其一般的中樞抑製作用尚無定論。
3.抗菌作用:從老年慢性氣管炎患者痰液中分離出的甲型、乙型鏈球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18種細菌,用紙片法證明芸香油及胡椒酮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亞硫酸氫鈉胡椒酮則無。所含胡椒酮對蛋清蛋白導致豚鼠過敏性支氣管痙攣有明顯的對抗作用,肌內注射0.8ml/kg,可防止驚厥反應的發生,但部分豚鼠尚有呼吸困難或輕度紫疳症狀,若肌內注射1.2ml/kg,則可完全保護豚鼠不發生任何反應;胡椒酮氣霧吸入1分鐘,可對抗組胺引起豚鼠支氣管的痙攣狀態的平滑肌均有明顯並不提高解痙效果;用其飽和水溶液進行豚鼠離體支氣管灌注,對正常或痙攣作用,但延長吸入時間並不提高解痙效果;用其飽和水溶液進行豚鼠離體支氣管灌注,對正常或痙攣狀態的平滑肌均有明顯的擴張作用;經豚鼠離體氣管試驗提示,胡椒酮鬆弛平滑肌的作用並非通用阻斷組胺或乙酰膽鹼受體。
【毒性】芸香油的半數致死量在小鼠為5.7或6.75ml/kg(灌胃),3.2ml/kg(皮下)。家兔皮下注射芸香油飽和水溶液1.5ml/kg或靜脈注射2.5ml/kg,各觀察2周和1周未見明顯影響。胡椒酮的半數致死量,小鼠4.32ml/kg(灌胃),亞硫酸氫鈉胡椒酮則力14,23g/kg。
【鑒別】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振搖約10min,濾過。濾液揮去乙醚至約1ml,加2%2,4-二硝基苯肼的30%高氯酸溶液0.1ml,油層顯橙紅色。
【性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解表;利濕;止咳平喘。主治風寒感冒;傷暑;吐瀉腹痛;小便淋痛;風濕痺痛;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附方】1.抗風濕方(《四川中藥志》),治風濕筋骨疼痛。2.治鶴膝風方(《重慶草堂》):香茅筋骨草,石菖蒲,紅牛膝,箭桿風。煎水內服及外洗。
【各家論述】
1.《四川中藥志》:治風濕筋骨酸痛及腹脹作痛。
2.《重慶草藥》:治風濕麻木。
3.《雲南中草藥》:清暑透表,利濕和胃。治傷暑,夏月感冒,淋症。
4.《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解暑,芳香健胃。治咽喉啞痛,中暑,胃脘飽悶,瘡毒潰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