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內蒙古中草藥》
【拼音名】Yan Bai Jianɡ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莖粗壯,有濃烈的臭醬氣味。莖直立,帶紫色,下部常稍彎曲.根生葉叢生,具明顯的葉柄;莖生葉對生,具矩柄或無柄,羽狀深裂至全裂,裂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全緣或再成齒牙狀缺刻,無毛。復傘房花序,頂生;花小形,黃色。果實小,只翅狀苞。
【生境分佈】生於乾燥山坡。山溝、丘陵等處。分佈內蒙古、西北等地。
【化學成份】
全草和根含揮發油。
同屬植物Patrinia intermedia的根含皂甙約13%,水解產生齊墩果酸、葡萄糖、木糖,另含生物鹼約0.4%。種子也含生物鹼。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排膿。治腸炎,痢疾,闌尾炎,肝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
【附方】
1治黃疸:巖敗醬、茵陳各五錢。水煎服。
2治慢性闌尾炎:蒲公英二兩,甘草二錢,巖敗醬一兩,青木香五錢。水煎服。(性味以下出《內蒙古中草藥》)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