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別錄》
【拼音名】Zhū Shen
【別名】豬腰子(《醫學入門》)。
【來源】為豬科動物豬的腎,即俗稱豬腰子。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豬肉條。
【性味】
鹹,平。
1《千金·食治》:平,無毒。
2《綱目》:鹹,冷,無毒。
3《隨息居飲食譜》:甘鹹,平。
【功能主治】
治腎虛腰痛,身面水腫,遺精,盜汗,老人耳聾。
1《別錄》:和理腎氣,通利膀胱。
2孟詵:主人腎虛。
3《日華子本草》:補水髒,治耳聾。
4《綱目》:止消渴,治產勞虛汗,下利崩中。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煎湯。
【附方】
1治腎虛腰痛:豬腰子一枚,切片,以椒鹽淹去腥水,入杜仲末三錢在內,荷葉包煨食之,酒下。(《本草權度》)
2治男子水髒虛憊,遺精盜汗:豶豬腎一枚,以刀切開,去筋膜,入附子末一錢匕,以濕紙裹煨熱,空心稍熱服之,便飲酒一盞。(《經驗方》)
3治產後虛羸,喘乏,乍寒乍熱,病如瘧狀,名為蓐勞:豬腎一具(去脂,破),香豉(綿裹)、白粳米、蔥白各一鬥。上四昧,以水三斗,煮取五升,去滓;任情服之,不瘥更作。(《千金方》豬腎湯)
4治久洩不止:豬腎一個,批開,摻骨碎補末,煨熟食之。(《瀕湖集簡方》)
5治老人耳聾:豬腎、黨參、防風、蔥白、薤白、糯米共煮粥服。(《四川中藥志》)
6治卒腫滿,身面皆洪大:豬腎一枚,分為七臠,甘遂一分,以粉之,火炙令熟,一日一食,至四、五當覺腹脅鳴、小便利,不爾更進。勿食鹽。(《補缺肘後方》)
7治癰疽發背初起者:豶豬腰子一雙,同飛面搗如泥塗之。(《綱目》)
【各家論述】《綱目》:豬腎性寒,不能補命門精氣,方藥所用,借其引導而已。《別錄》』理』字』通』字,最為有理。《日華》暖腰膝,補膀胱水髒之說為非矣。腎有虛熱者宜食之。若腎氣虛寒者,非所宜矣。今人不達此意,往往食豬腎為補,不可不審。又《千金》治消渴有豬腎薺苨湯,補腎虛勞損諸病有腎瀝湯,方甚多,皆用豬羊腎煮湯煎藥,俱是引導之意。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