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

【出處】

1. 陶弘景,螢鐮,形亦似魔蟲而輕小能飛,本在草中,八月、多人人家屋裡逃爾☆有兩、三種,以作廉姜氣者為真,南人亦吠之。

2.《唐本草》:螢鐮,味辛辣而臭,漢中入食之,言下氣。

3.《綱目》:螢煽,今人家壁間灶下極多,甚者聚至千百,身似蠶蛾,腹背俱赤,兩翅能飛,喜燈火光,其氣甚臭,其屎尼甚。

4.《藥對》云:立夏之先,螢鐮先生,為人參、獲蒼使。

【拼音名】Zhānɡ Lanɡ

【英文名】Oriental Cockroach, Americah Cockroach, Australian Cockroach

【別名】蜚、蜚蠊、負盤、石姜、滑蟲、茶婆蟲、香娘子、贓郎、偷油婆、醬蟲

【來源】

藥材基源:為蜚蠊科動物美洲大蠊、東方蜚蠊、澳洲蜚蠊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eriplaneta americana (Linnaeus)2.Blatta orientalis Linnaeus.3.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Fabricius)

采收和儲藏:夜間在廚房、牆角、坑邊、倉庫等處捕捉,鮮且,或用沸水燙死,曬乾或烘乾。

【原形態】

1.美洲大蠊,體長4-5cm,橢圓形而扁,紅褐色,有光澤。頭小,隱於前胸下,觸角鞭狀,超過翅的末端。前胸背圓形。翅發達,蓋過腹部的末端,前翅較小,葉狀,工質,有赤褐色的翅脈。後翅大,膜質,扇狀。足長而側扁。腹部各節後緣濃赤褐色。尾端有2長2短的尾毛,司嗅覺功用。

2.東方蜚蠊,體中型,長約25mm,全身黑色或暗褐色,前胸背板顏色一律;有短翅,雄蟲不到腹部後端;雌蟲只有1對小片。

3.澳洲蜚蠊,形態與美洲蜚蠊相似,體較小,淺褐棕色,全長約3.5cm。特點為:前翅基部的外側邊緣有明顯的黃色寬紋帶,觸角短,不超過翅的末端。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喜居於家室內,特別是溫暖有食物的地方。白晝匿居於陰暗隱蔽處,晚間出來活動,雜食性。能分泌一種特有臭味的油狀液體。

資源分佈:1.主要分佈於我國北方各地。

2.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3.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地區。

【性狀】

性狀鑒別(1)美洲蜚蠊,本品呈橢圓形,較大,長4.3-5.5cm。體紅褐色,背腹扁平,頭小,向腹面傾斜,觸角1對,長線狀,複眼發達,腎形,單眼2個。前胸擴大如盾黃色寬帶紋。足3對,側扁,基節寬大,腿節有脛節上具刺,跗5節,末端有2爪;翅2對,膜質,前翅小,後翅大,掩蓋腹端;腹部末端有尾須1對。質鬆脆,易碎。氣微腥,味微鹹。

(2)東方蜚蠊,體呈橢圓形,背腹扁平,長約 2.5cm,外表面深褐色,有油狀光澤。

(3)澳洲蜚蠊,形與美洲蜚蠊相似,體較小,體褐棕色,體長約3.5cm。

【化學成份】

美洲蜚蠊含乙酰膽鹼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但中腸和脂肪體不含;還含美洲蜚蠊酮(periplanone)A、B和三種、肽類,定名為普洛克托林(proctolin),MI和MII。此外,還含鋅。組織中含中性脂質(neutral lipid),多巴胺(dopamine),N-乙酰基多巴胺(N-acetyldopamine),多巴胺-3-O硫酸酯(dopamine-3-Osulfate)。

脂肪體含脂肪酸(fatty acid),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b、ab和a。此外,脂肪體還含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黃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神經系統及神經組織含肽類(peptide),多巴胺,N-乙酰基多巴胺,色氨酸(tryptophan),5-羥色胺(5-HT),及一種-5-羥基-3-吲哚基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樣物質。還含酪氨酸(tyrosine),神經索含脂肪酸(fatty acid)。

腦中含乙酰膽鹼(acetylcholine),多巴胺,5-5羥色胺,谷氨酸脫羥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γ-氨基丁酸轉氨酶(GABA-transaminase)。及酸性和鹼性磷酸(酯)酶(acid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血淋巴含17種游離氨基酸,主要有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纈氨酸(val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methionine),賴氨酸(lysine),甘氨酸(glycine),脯氨酸(proline)。還含多巴胺,N-乙酰基多巴胺,5-羥色胺,及6種蛋白質(protein)。心側體含兩種肽;高血糖激素(hyperglycemic hormone,HGH)I和II。

胚胎期含蛻皮甾體(ecdysteroid)。觸角含真蛸胺(octopamine)。腹部腺體分泌物含有氣味成分:對-甲酚(p-cresol),對-乙基苯酚(p-ethylphenol),對-乙烯工苯酚(p-vinylphenol).雄性蟲體含9種氨基酸:丙氨酸(alanine)。天冬氨酸(aspartate),胱氨酸(cystine),谷氨酸(glutamate),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纈氨酸。雌性卵巢和卵含蛻皮甾酮,卵黃磷蛋白(vitellin)含低聚糖(oligosaccharide)。

東方蜚蠊全體含過每原(變應原)成分(allergenic components)。表皮及卵巢含有鞏膜質(selerotin),甲殼質(chitin)。消化酶有蛋白酶(protease),澱粉酶(amylase),酯酶(estrase),二肽酶(dipeptidase),地衣酶(lichenase),麥芽糖酶(maltase)等。視網膜桿含視紫紅質(rhodopsin)。

【藥理作用】烘乾全蟲(去翅、足)95%乙醇提取的油狀物,對S-180的癌細胞有較明顯的抑製作用。

【炮製】《醫學入門》:去翅、足,炒黃色。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焙乾研末。

【性味】味鹹;性寒

【歸經】肝;脾;腎經

【功能主治】散瘀;化積;解毒。主治症瘕積聚;小兒疳積;喉痺;乳蛾;癰瘡腫毒;蟲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5g(或1-3只);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孕婦忌用;立夏之先,蜚蠊先生,為人參,茯苓使。

【附方】1治兒疳初起:蟑螂,去頭、足、翅,新瓦焙乾,常與食之。(《百草鏡》)2治臌脹;蟑螂一個(焙乾),蘿蔔子一撮。共炒為末,好酒吞。(《周益生家寶方》)3治療瘡:蟑螂大者七個,去頭、足、殼,將砂糖少許,同搗爛,敷疔四圍,露出頭。(《綱目拾遺》)4解諸疔毒:灶上紅蟑螂五個。研爛,熱酒沖服,取汗為度。(《養素園傳信方》)5治喉蛾:偷油婆、人指甲(鍛)、開喉箭。為末吹喉。(《四川中藥志》)6治白火丹:蟑螂,瓦上焙乾,為末,白滾湯服一、二個。兼治療瘡。(《綱目搶遺》)7治對口:桂州荔枝肉二、三枚,蟑螂二、三個。同搗如泥,敷,露頭。(《慈航活人書》)8治無名腫毒:蟑螂十個,鹽一撮。同搗爛敷之,留頭。(《慈航活人書》)9治吐血:蟑螂五個,止去翅淨,在火盆淨瓦上焙乾,為末,用濕腐皮包一個,滾湯吞下。每日如此,吞五日,不可間斷。(《綱目拾遺》)十治梅毒:偷油婆、蛞蝓。焙焦,研末,兌豬膽汁服。(《四川中藥志》)(11)治娛蟻及蛇、蟲咬傷:偷油婆、剪刀草、海椒葉。共搗絨塗。(《四川中藥志》)

【各家論述】

1.《本經》:主血瘀,寒熱,破積聚,喉咽閉。

2.《別錄》:通利血脈。

3.《唐本草》:下氣。

4.《分類草藥性》:治一切飲食諸毒。同蜈蚣搗爛包魚口,消瘡,敷結毒,治喉娥。

5.《陸川本草》:驅風解熱,通血脈。治小兒傷風感冒(煎水服),並治偏身不遂(與瘦肉搗肉餅蒸服), 腫瘍(外敷)。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