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膏--《醫學入門》卷七
【處方】白朮500克,陳皮120克.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飲食無味,大便洩瀉。
【用法用量】煎膏。每次服15~20毫升,開水沖服。
【摘錄】《醫學入門》卷七
白朮膏--《衛生總微》卷十
【處方】白朮半兩,白茯苓1分,人參(去蘆)1分,滑石1分,澤瀉半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和膏。
【功能主治】小兒暑月中熱,或傷暑伏熱,頭目昏痛,霍亂吐瀉,腹滿氣痞,煩躁作渴,小便不利;並治小兒脾胃不和,腹脹氣痞,不美乳食。
【用法用量】每用1皂子大,米飲化下,不拘時候。
【摘錄】《衛生總微》卷十
白朮膏--《扶壽精方》
【別名】助胃膏
【處方】人參2錢,白朮(炒)2錢,白茯苓2錢,甘草(炙)2錢,白豆蔻7分,肉豆蔻2個(麵包煨),木香1錢,山藥5錢,砂仁20個(炒)。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肥皂子大。
【功能主治】和脾胃,進飲食,利水消積。主小兒吐瀉,小兒傷乳停食,胃弱脾虛,中氣不足,小水不利,寒濕腹痛,洩瀉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白朮丸」。
【注意】忌生冷硬物。
【摘錄】《扶壽精方》
白朮膏--《攝生眾妙方》卷二
【別名】白朮助胃丹
【處方】上好片術(全無一些蒼色者)。
【製法】切開,入瓷鍋,水浮於藥一手背,文武火煎干一半,傾置1瓶盛之。又將滓煎,又如前並之於瓶,凡煎3次,驗術滓嚼無味乃止,去滓,卻將3次所煎之汁,仍入瓷鍋內文武火慢慢熬成膏。
【功能主治】健脾祛濕,溫中,益氣固表,止久洩痢,善補脾胃,進飲食,生肌肉,除濕化痰。主脾胃大虛,自汗乏力,四肢怠倦,飲食不思,或食而不化,嘔吐洩痢,瀉下完谷、白沫,慢性濕疹(頑濕),下肢慢性潰瘍(臁瘡),手足汗皰疹。【用法用量】白朮助胃丹(《醫便》卷四)。《本草綱目》引《千金良方》本方用法:每服二三匙,蜜湯調下。《痘疹全集》:虛極者,人參湯調服。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二
白朮膏--《攝生眾妙方》卷二
【處方】白朮1斤,人參4兩。
【製法】上切,以沸過熟水15碗浸1宿,次日桑柴文武火煎成膏,仍成1斤4兩,入煉蜜4兩。
【功能主治】補養。
【用法用量】以白沸湯調服。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二
白朮膏--《馮氏錦囊·雜症》卷五
【處方】白朮10斤(取於潛出者,先煮粥湯待冷,浸1宿,刮去皮,淨,切片,用山黃土蒸之,曬乾,再以米粉蒸之,曬乾)。
【製法】上用水100碗,柴火煎至30碗,加白蜜2斤,熬成膏。
【功能主治】補脾健胃,和中進食。
【用法用量】每服1酒杯,淡薑湯點服。
【各家論述】太陰主生化之源,其性喜燥,其味喜甘,其氣喜溫,白朮備此三者,故為中宮要藥。配以白蜜,和其燥也,且甘味重則歸脾速。陶氏頌云:百邪外御,六腑內充,味重金漿,芳踰玉液,豈無故而得此隆譽哉?
【摘錄】《馮氏錦囊·雜症》卷五
白朮膏--《名家方選》
【處方】豬皮3錢,桑白皮(生)3錢,白朮瓢肉(為末)各2錢8分,黑豆3合。
【製法】以水2升,煮取4合,去滓,入酒5合,更煮取3合,令如泥,更加術末。
【功能主治】水腫迫胸部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白湯送下。
【摘錄】《名家方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