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夏湯

半夏湯--唐·孫思邈《千金翼方》

【處方】半夏(湯洗)、茯苓,各三錢。

【功能主治】治傷寒膈間有寒痰。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薑五片,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唐·孫思邈《千金翼方》

半夏湯--《金匱要略》卷中

【處方】半夏9克(洗,完用),人參6克 ,白蜜20毫升。

【功能主治】補中降逆。主治胃反嘔吐,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1.2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500毫升,溫服200毫升,余份再服。

【備註】方中半夏降逆止嘔,人參補虛益胃,白蜜甘潤緩中。三藥合用,共奏補中降逆之功。

【摘錄】《金匱要略》卷中

半夏湯--《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處方】半夏9克,人參6克, 白蜜20毫升, 白朮3克, 生薑9克。

【製法】上五味,歎咀。

【功能主治】主治胃反不能受食,食已即吐者。

【用法用量】用水500毫升,和蜜揚之200~300下,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半夏湯--《得效》卷六

【處方】半夏(湯洗)、陳皮、茯苓、桔梗、檳榔、甘草各等分。

【製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水脹。脾土受濕,不能制水,水漬於腸胃,溢於皮膚,漉漉有聲,怔忡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水煎,溫服。

【摘錄】《得效》卷六

大半夏湯--《雞峰》卷五

【處方】半夏5兩,大黃5兩,吳茱萸1兩,樸消1兩,桂1兩,牡丹3兩,柴胡3兩,乾薑3兩,細辛3兩,白朮3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天行病,7日以上,熱勢彌固,大便秘澀,心腹痞滿,飲食不下,精神昏亂恍惚,狂言異語,其脈沉細。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五

大半夏湯--《金匱》卷中

【處方】半夏2升(洗,完用),人參3兩,白蜜1升。

【功能主治】脾陰不濡,胃虛氣逆,朝食暮吐;膈間痰飲,心下痞硬,腸中瀝瀝有聲。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和蜜揚之240遍,煮藥取2升半,溫服1升,余分再服。

【各家論述】1.《金匱玉函經二注》:陽明,燥金也,與太陰濕土為合。腑臟不和,則濕自內聚,為痰為飲,燥自外款,為胃脘痛;玄府乾涸,而胃之上脘尤燥,故食難入,雖食亦反出也。半夏解濕飲之聚結,分陰陽,散氣逆;人參補正;蜜潤燥;以水揚之者,《內經》云:清上補下,治之以緩,水性走下,故揚以緩之;佐蜜以潤上脘之燥也。2.《金匱要略心典》:胃反嘔吐者,胃虛不能消谷,朝食而暮吐也。又胃脈本下行,虛則反逆也。故以半夏降逆,人參。白蜜益虛安中。東垣云:辛藥生薑之類治嘔吐,但治上焦氣壅表實之病,若胃虛谷氣不行,胸中閉塞而嘔者,惟宜益胃推揚谷氣而已,此大半夏湯之旨也。3.《古方選注》:大半夏湯,通補胃腑之藥,以人參、白蜜之甘,厚於半夏之辛,則能兼補脾臟,故名其方曰大。以之治胃反者,胃中虛冷,脾因濕動而不磨谷,胃乃反其常道而為朝食暮吐。朝暮者,厥陰肝氣盡於戌,旺於丑也,宿谷藉肝氣上升而乃吐出。主之以半夏辛溫利竅除寒,人參扶胃正氣,佐以白蜜揚之二百四十遍。升之緩之,俾半夏、人參之性下行不速,自可斡旋胃氣,何患其宿谷不消,肝氣僭升也乎?4.《金匱要略淺注補正》:此反胃即脾陰不濡,胃氣獨逆,今之膈食病足矣,或糞如羊屎,或吐後微帶血水。用半夏降沖逆,即是降胃,用參、蜜滋脾液以濡化水谷,則腸潤谷下。

【臨床應用】噎膈:邑宰張孟端夫人,憂怒之餘,得食則噎,胸中隱隱痛。余診之曰:脈緊且滑,痰在上脘,用二陳加薑汁、竹瀝。長公伯元曰:半夏燥乎?余曰:濕痰滿中,非此不治。遂用四劑,病尚不減,改大半夏湯,服四帖,胸痛乃止,又四帖,而噎亦減,服二十劑而安。若泥半夏為燥,而以他藥代之,其能愈平?惟痰不盛、形不肥者,不宜予也。

【摘錄】《金匱》卷中

大半夏湯--《千金》卷十八

【處方】半夏1升,白朮3兩,生薑8兩,茯苓2兩,人參2兩,桂心2兩,甘草2兩,附子2兩。

【功能主治】痰冷澼飲,胸膈中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金匱》大半夏湯但用半夏、人參、甘草三味,水、蜜和煎以治胃反嘔吐。此用參附、術附、桂附,合苓桂術甘湯,仍用《金匱》三味以治冷痰飲澼,故不用水、蜜和煎,而用生薑以滌痰氣也。

【摘錄】《千金》卷十八

大半夏湯--《千金》卷十六

【處方】半夏3升,人參2兩,白蜜1升,白朮1升,生薑3兩。

【功能主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即嘔吐。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5升,和蜜揚之200-300下,煮取1升半,分3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金匱》大半夏湯本治胃反嘔逆,取人參助半夏之祛痰,白蜜滋半夏之辛燥,《千金》加白朮、生薑,不但佐參、半之祛痰,且善行白蜜之滯也。

【摘錄】《千金》卷十六

大半夏湯--《千金》卷十六

【處方】半夏1升,大棗20枚,甘草2兩,附子2兩,當歸2兩,人參2兩,厚樸2兩,桂心5兩,生薑8兩,茯苓2兩,枳實2兩,蜀椒200粒。

【功能主治】下氣。主治中虛胃冷脹滿。肝氣不平,勝克於脾,脾郁不行,結聚涎沫,閉於髒氣,腑氣不舒,胃中脹滿,其脈弦遲。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鬥,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金匱》治胃反嘔逆大半夏湯,止人參、半夏、白蜜三味。此以胃虛腹滿,故去白蜜之膩滯,加椒、姜、附子以散寒結,枳實、厚樸以洩腹滿,當歸、茯苓以和血氣,生薑、大棗以和榮衛,甘草代白蜜之和脾,並和椒、姜、附子之烈也。

【摘錄】《千金》卷十六

大半夏湯--《御藥院方》卷五

【別名】橘皮湯

【處方】半夏2錢半,白茯苓(去皮)2錢半,陳皮2錢半。

【功能主治】痰飲及脾胃不和。噁心,欲吐不吐,心中兀兀,如人畏舟船。

【用法用量】橘皮湯(《痘疹心法》卷十一)。

【摘錄】《御藥院方》卷五

大半夏湯--《外台》卷十六引《刪繁方》

【處方】半夏1升(洗),白朮2兩,茯苓2兩,人參2兩,甘草(炙)2兩,附子(炮)2兩,橘皮2兩,生薑8兩,桂心3兩。

【製法】上切。

【功能主治】肉極虛寒則脾咳,其狀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痛,不可以動,動則咳,腹脹滿,留飲痰癖,大小便不利,少腹切痛,膈上寒。脾痺,四肢怠惰,發咳。

【用法用量】以水1鬥,煮取3升,去滓,分為4服。

【注意】忌羊肉、餳、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豬肉、冷水。

【摘錄】《外台》卷十六引《刪繁方》

大半夏湯--《雞峰》卷十二

【處方】半夏3升,人參2兩,白蜜1升,泉水2鬥,生薑3兩。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反胃不受食,食己即吐。

【用法用量】和水、蜜揚之200-300下,煮取1升半,分4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二

大半夏湯--《外台》卷八引《集驗方》

【處方】人參1兩,茯苓4兩,青竹茹5兩,大黃6兩,橘皮3兩,乾薑3兩,澤瀉2兩,甘草(炙)2兩,桂心2兩。

【製法】上切。

【功能主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嘔吐。

【用法用量】以水8升(用泉水、東流水尤佳),煮取3升,服7合,日3夜1。已利,去大黃。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蔥、大酢。

【摘錄】《外台》卷八引《集驗方》

大半夏湯--《醫統》卷十四

【處方】半夏2錢,茯苓2錢,生薑2錢。

【功能主治】傷寒痰證。

【用法用量】水2盞,煎1盞,臨臥服。

【摘錄】《醫統》卷十四

大半夏湯--《雞峰》卷十八

【處方】半夏5兩,白朮5兩,人參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宿寒在胃,胃寒則不能運化水谷,胃屬土而惡濕,以致心中溫溫欲嘔,惡聞飲食,有時吞酸、其脈關上小弦而短。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3盞,煎至1盞,去滓,加白蜜皂子大,停少時溫服。

【摘錄】《雞峰》卷十八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