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吳謙(生卒年月不詳),字六吉,安徽歙縣人,是清雍正、乾隆年間的名醫。
【佚事】
吳謙精通醫學各科,臨床上尤其以傷科見長,早年曾拜10餘位民間傷科醫師為師,學到了不少獨門秘技,成為療傷整骨的一代聖手。在清代康熙年間,吳謙與張璐、喻嘉言三人並稱為全國三大名醫,被選入京城,擔任太醫院院判。吳謙曾任太醫院右院判,在為宮廷服務期間,多次受到恩賞。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皇帝詔令編纂醫書,命令吳謙與錢斗保為總撰修官。接受欽命以後,吳謙立即組織人員廣搜博引,徵集了很多傳世驗方和民間私家秘籍良方,分門別類,去偽存真,抓緊編撰此書。自公元1739~1742年,前後歷經五年終於完成該書,乾隆皇帝閱後,賜名為《醫宗金鑒》。
吳謙不僅精通臨床各科,而且對《內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也頗有研究,在《醫宗金鑒》中列為全書之首的《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二書,就是由吳謙親自增減編撰的。
【學術成就】
《醫宗金鑒》是一套綜合性的醫書,其對針灸的闡述和發揮主要集中於《刺灸心法要訣》中。其突出特點是把針灸學的基本知識編成歌訣,並附以注文和圖,便於學者誦讀、記憶,是學習針灸的較好的參考書之一。
《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全面搜輯了清朝以前有關針灸學的重要知識。經考查,其所採用的文獻及圖最多的是明末張景岳的《類經圖翼》,其次是《針灸大成》、《醫學入門》兩書。
該書重視經脈、孔穴。全書中的歌及圖,有八分之七屬於經脈、孔穴內容。另外,在刺灸法方面,它濃縮了三個側面,以展示清朝針灸醫學的發展水平。首先從頭、胸腹、背及手足等不同體位論述了145個針灸要穴,其次,論述了18種病證的22個取穴,再有,論述了這些常用22個主要孔穴的針灸主治。從以上三方面表現出清代重視普及治療範圍廣泛、療效好、危險性小的經穴;同時,還重視普及針灸對內、婦、外等科危急證、疑難證的治療,而且對傳染病也提出了灸療的方法。
《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一書在清代曾被作為學習針灸的教科書,對針灸知識的教育和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是體現清代針灸發展特色的代表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