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防己散

防己散--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漢防己(一兩)、黃芩(一兩)、麻黃(去根節.一兩半)、石膏(一兩半)。赤芍葯、川芎、防風、羌活、附子(炮裂.去皮臍)、當歸(炒),各三分。杏仁(湯浸.去皮尖.炒)、白朮,各半兩。

【功能主治】治賊風,身體拘急,舌強難言,手足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漢防己散--《太平聖惠方》卷七

【處方】漢防己30克,海蛤15克,滑石30克,冬葵子15克,豬苓15克(去黑皮),瞿麥15克。

【製法】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膀胱實熱,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次6克,空腹時用濃煎木通湯調下。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七

漢防己散--《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

【處方】漢防己30克,黃耆30克(銼),桂心30克,赤茯苓60克,甘草15克(炙微赤,銼),桑根白皮30克(銼)。

【製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治皮水,四肢習習然動。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溫服,一日三次。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

漢防己散--《太平聖惠方》卷三十

【處方】漢防己22克,豬苓22克(皮黑皮),海蛤30克,陳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木香15克,白朮15克,桑根白皮22克(銼),赤茯苓22克,檳榔30克,紫蘇莖葉30克,木通30克(銼)。

【製法】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虛勞四肢浮腫,呼吸喘促,小便不利。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薑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三十

漢防己散--《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

【處方】漢防己30克,木通30克(銼),桑根白皮30克(銼),赤茯苓30克,甘草15克(炙微赤,銼),大腹皮15克(銼),牽牛子30克(微炒)。

【製法】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水氣溢於皮膚,四肢腫滿,上氣喘急,小便秘澀。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薑4克,蔥白7寸,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

漢防己散--《聖惠》卷四十六

【處方】漢防己3分,桑根白皮1兩(銼),木通1兩(銼),赤茯苓1兩,澤漆半兩,百合1兩,甜葶藶3分(隔紙炒令紫色),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肺臟氣壅,閉隔不通,致令面目浮腫,咳嗽喘急,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四十六

漢防己散--《聖惠》卷二十一

【處方】漢防己1兩,茯神1兩,白鮮皮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1兩,青羊角屑1兩,羚羊角屑1兩,沙參1兩(去蘆頭),秦艽1兩(去苗),麻黃1兩(去根節),甘草1兩(炙微赤,銼)。

【功能主治】熱毒風攻頭面,壅悶,口鼻干,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上為粗散。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二十一

漢防己散--《聖惠》卷十九

【處方】漢防己3兩,葛根3兩(銼),桂心2兩,麻黃2兩(去根節),甘草1兩(炙微赤,銼),防風1兩(去蘆根),赤芍葯1兩,獨活1兩,羚羊角屑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中風口噤不開,筋脈拘急,體熱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放溫,拗開口灌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九

漢防己散--《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漢防己半兩,赤茯苓3分,檳榔1兩,桑根白皮3分(銼),木通3分(銼),豬苓3分(去黑皮),紫蘇莖葉3分。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腳氣腫滿,小便不利,喘促不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防己散」。

【摘錄】《聖惠》卷四十五

漢防己散--《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漢防己3分,桑根白皮1兩(銼),澤瀉半兩,赤茯苓半兩,木通3分(銼),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尖,微炒),豬苓3分(去黑皮),檳榔1兩,紫蘇莖葉1兩。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濕腳氣,通身浮腫,小便不利,氣壅煩悶,腹脅連膀胱虛脹,上氣喘促,坐臥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四十五

漢防己散--《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漢防己3分,赤茯苓1兩,酸棗仁3分(微炒),防風半兩(去蘆頭),桑根白皮1兩(銼),桂心半兩,薏苡仁3分,羌活3分,赤芍葯3分,麻黃3分(去根節),羚羊角屑3分。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腳氣風毒痺攣,腫痛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四十五

漢防己散--《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漢防己1兩,麻黃1兩(去根節),赤茯苓1兩,丹參1兩,牛膝1兩(去苗),獨活1兩,黃耆1兩(銼),防風1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蘆頭),犀角屑1兩,木香半兩,桂心1兩,石膏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檳榔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桑根白皮1兩(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腳氣,緩弱頑痺,心神煩悶,語言謇澀,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四十五

漢防己散--《聖惠》卷三十八

【處方】漢防己2分,桑根白皮1兩(銼),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3分,紫蘇莖葉1兩,木通2分(銼),大腹皮1兩(銼),黃芩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前胡1兩(去蘆頭)。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乳石發動,痰結不食,身體浮腫,腹脅滿悶,喘息氣粗。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4次。

【摘錄】《聖惠》卷三十八

漢防己散--《聖惠》卷三十

【別名】防己湯

【處方】漢防己3分,豬苓3分(去黑皮),海蛤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白朮半兩,桑根白皮3分(銼),赤茯苓3分,檳榔1兩,紫蘇莖葉1兩,木通1兩(銼)。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四肢浮腫,喘息促,小便不利,坐臥不安;傷寒或痢疾後,身體浮腫,喘息促急,小便不利,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防已湯(《聖濟總靈》卷三十二)。

【摘錄】《聖惠》卷三十

漢防己散--《聖惠》卷二十

【處方】漢防己1兩,麻黃1兩半(去根節),赤芍葯3分,芎藭3分,黃芩1兩,防風3分(去蘆頭),羌活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當歸3分(銼,微炒),石膏1兩半,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半術半兩。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賊風。身體拘急,舌強難言,手足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二十

漢防己散--《聖惠》卷七十九

【處方】漢防己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豬苓1兩(去黑皮),商陸2分,桑根白皮1兩(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後風虛,虛壅上攻,頭面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瀉肺利水之急劑,此藥虛人戒服。

【摘錄】《聖惠》卷七十九

漢防己散--《聖惠》卷六

【別名】防己湯

【處方】漢防己1兩,赤茯苓1兩,白前1兩,桔梗1兩(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陳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木通1兩(銼),紫菀1兩(去苗),紫蘇莖葉1兩,天門冬1兩(去心),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1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臟壅熱,煩躁喘粗,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防已湯(《聖濟總靈》卷四十九)。

【摘錄】《聖惠》卷六

漢防己散--《聖惠》卷十

【處方】漢防己半兩,桂心3分,防風3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生地黃2斤(研,絞取汁)。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熱毒逼心,譫語見鬼神不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