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咽解毒顆粒--《中國藥典》
【處方】板藍根、金銀花、連翹、薄荷、牛蒡子(炒)、山楂(焦)、桔梗、大青葉、殭蠶、玄參、黃芩、地黃、天花粉、大黃、浙貝母、麥冬
【性狀】為棕黃色至棕褐色的顆粒;味甜、微苦,或味苦(無糖型)。
【炮製】上十六味,薄荷提取揮發油,蒸餾後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其餘金銀花等十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併煎液,濾過。將濾液與上述水溶液合併,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8~1.40(60~65℃)的清膏,加入適量的蔗糖和澱粉,製成顆粒,乾燥,加入揮發油,混勻,即得;或將合併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8~1.40(80℃)的清膏,加入適量的糊精,製成無糖顆粒,乾燥,噴入揮發油,混勻,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退熱。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的風熱乳蛾,風熱喉痺,痄腮,伴有咽痛,咽干,喉核紅腫,發熱惡寒等症;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3~4次。
【注意】忌食辛辣及過鹹食物。
【規格】每袋裝(1)20g(相當於原藥材19g)(2)6g(無糖型)(相當於原藥材19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