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逢春是中國近代的中醫名家之一,他精究醫學,博覽群著,虛懷若谷。治病注重整體觀念,強調辯證施治,在京懸壺,門庭若市,婦孺皆知。同時他醫德高尚,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的言論。
汪逢春
一、注重醫德,從不宣傳自己
汪逢春先生注重醫德,對於同道不貶低,不攻擊。嘗遇病人經前醫治療不效者,也積極想方設法扭轉病勢,一旦無望,也不發怨言,不找借口推卸責任。他嘗說,如怨天尤人,自我吹噓,等於自我報復,結果必將一敗塗地。
他從來不宣傳自己,即使《泊廬醫案》之刊行,也是「務求其實用,毋事虛飾」。將「普通門診所錄方案之有效者,略分為內、婦、兒三科,簡單分類,以便仿閱。」「意在存真,非為立言著說。」他從不登廣告。記得曾有一學生登汪先生去某地出診的廣告,他知道後非常惱火,對該生嚴加申斥,並告之以後絕不可如此。他說,我個人是不主張自我宣傳的,至於技術高低,群眾會給以正確評價的。
二、對學生悉心教導
汪先生嚴格要求學生,雖已考取執照,有的仍不許其掛牌開業,需要再現察一段時間,並囑其小心從事,遇有疑難多向別人請教,千萬不可粗心大意。
定期指導學生,討論病例,不分中西。在西河沿行醫時,每逢月之初一、十五則停診,討論病例。凡遇疑難大症,有時也邀著名西醫劉士豪、方石珊、汪國楨一起討論研究,學生們恭聽記錄。汪先生很能接受新事物,平時婦科會診常請林巧稚、田鳳鸞,皮科請趙炳南,他常說不能抱殘守缺,孤陋寡聞。
三、學以深究
汪先生定期舉行同硯小集,地址在椿樹三條荀慧生宅。每週一、三、五講課,聽講者達二十餘人。講《金匱要略》、《溫病條辨》及《醫案分析》等。他最佩服清·徐靈胎,認為其文筆犀利,脈案清爽,可師可法。指導學生到西鶴年堂看標本、實習製藥過程;到窯台去看鋸鹿茸,天壇復泰參茸莊去看制茸。他常說,自古醫藥不分,醫生必明藥物製法,這樣才能心中有數。什麼叫酒炒當歸、吳萸制黃連,前胡為何用麻黃水炙等,明乎此,臨證時才能得心應手。
四、關注時事
他生前曾與龐敦敏(細菌學家)、韓世昌(昆曲家)等有詩文酒會的組織,每逢生辰、忌日舉行,一方面消遣,一方面討論交流對時事的看法,這是一種民間的愛國行為。當時政府在公共場所均懸有「莫談國事」字條,而一些愛國憂民有志之士,均利用各種機會聚會交換意見。如一九二九年對付汪蔣政府取消中醫的鬥爭,也是利用這種形式發起的。
此外,汪先生一生信佛,喜讀書,二者常結合在一起,自來京住在江蘇會館起,題書齋曰「五斗齋」。每早五時起床,即讀佛經、打坐(氣功)、讀醫書。每天食飲定量,作息按時,雖忙而不紊。臨終前正在打坐,一笑而亡,毫無痛苦。一生中收藏圖書甚豐,且喜愛古玩字畫,故後書籍歸漢文閣,字畫歸故宮博物院收藏。